Coming soon

十年來 他只醉心造電結他

2018-01-23

多少次返工放工的路上、擁擠的車廂裡、慵懶的午後或寧靜的夜晚,我們戴著耳機、聽著歌,音樂響起的剎那,仿佛從現實中進行了一場精神逃離。不同的樂章,承載著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樂器,也演奏著不同的旋律。聽到一首備受感染及啟發的音樂時,想必少不了揣摩作曲者與演奏者的心情吧。旋律和歌詞總是如此直接就能擊中人心,可有想過樂器的背後,是何人匠心獨運的創作?鬆緊相宜的琴弦、恰到好處的迴蕩、利落流暢的修邊等等,無數音樂人夢寐以求找到一件屬於自己的樂器,該由誰來創造?筆者今回就為大家介紹本地手造樂器職人,正是他們賦予琴的生命。

一錘定音

還記得中學時期某個暑假,筆者心血來潮去學了結他和爵士鼓,最後由於練不好F chord,又剛好要準備開學,就沒有再繼續學下去。想必在追求音樂的路上,像筆者一樣半途而廢的人也不少,如果一件事是如此輕而易舉達成,堅持就沒有任何意義了。當大多數人選擇放棄時,阿澤選了一條更難行的路--造電結他,一造就是十年之久。看到此處,很多人開始讚歎他的毅力與決心,但其實他與電結他的淵源,從六歲時便已結下,這樣一算又豈止十年之短。

這個步驟叫打Fret,是造電結他非常重要的一步,Fret的斜度也會帶來不同的音效。
因經常使用切割機器,所以阿澤手上有不少傷疤。
阿澤的工作室放滿了各種零件、工具和機器,他甚至會親自改裝這些工具,以方便自己使用。

搖滾之家

清爽的短髮、堅定的眼神、真誠的笑容、樸素的打扮,看到這樣的阿澤,很難想象他竟然是從小受搖滾樂耳濡目染長大,「我爸爸是個搖滾樂迷,我從小就聽他播放The Rolling Stones和The Beatles的唱片長大。某天他買了一張Eric Clapton的Live VCD回來,我聽著這張VCD,看著這位結他之神從容的彈奏著搖滾樂,手指就像在六條弦上跳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便夢寐以求想要擁有他經常用的那支黑白色結他。」阿澤如是說。但對當時的他來說,結他是一樣無法負擔得起的樂器。他第一支結他是從朋友那裡借來的,已經急不及待嘗試動手改裝,他說:「一開始是從很細微的部分下手,例如打開蓋子,看看裡面的結構。確定自己能還原之後,再進一步作新嘗試。」後來他將這支結他改得很滿意,但歸還了給朋友,亦沉迷於造結他之中。

Eric Clapton與他的電結他””Blackie””。

自學完夢

修讀Graphic Design畢業之後,阿澤便開始著手完成心底的結他夢,由兼職設計到全職造電結他,當然不是一帆風順,自學之路又豈如紙上談兵般容易。阿澤說:「我當然有很多失敗的作品,但失敗對我來說不算甚麼,我也不覺得挫敗,反而從中學到些甚麼才最重要。結他無好與壞,視乎每人對結他的要求是甚麼。一個真正喜歡結他的人,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彈奏,結他在他手上被賦予了生命,亦有了自己的風格,這才是最重要的。不似有些人買了一把名貴的結他,但生怕彈壞,就保存起來不敢使用,這樣毫無意義。」自學造電結他除了參考大量書籍之外,阿澤亦經常造訪外國網站和討論區,他說歐美的結他愛好者非常喜歡分享自己的經驗,他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再經由自己的嘗試和摸索,才練就如今的手藝。

電結他的初心

電結他最吸引之處,是由很多電子配件互相配合,最後得出一把獨一無二的作品,只要改變當中任何一個配件,其效果便已不同,因此可以有無數變化和創作空間,這也是最具挑戰的地方。再回想自己當初夢寐以求Eric Clapton那支黑白色結他,阿澤深有感慨的說到:「我後來真的造了一支和他那支規格一模一樣的結他,算是完了一個夢。但造完才發現,其實沒甚麼特別之處。那時候我深深體會到,用甚麼結他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和技術。」這對他之後造電結他帶來非常大的啟發,每接到訂單時,他都會花時間和客人聊許多關於訂造電結他背後的故事與喜好,或是對音樂的看法,他覺得只有瞭解這個人,才能為他造出一支最合適的樂器。

從23歲到33歲,阿澤用了十年光陰,所經歷的一切挫敗與得著,卻毫不吝嗇願意教授給與他有同樣熱忱的電結他愛好者,他說:「香港人工作和生活都太單一化,不似日本與歐美,有很多具代表性的工藝。如果有能力,我也希望能向更多人推廣造電結他的工藝。」

不知香港還有多少個如阿澤一樣充滿夢想與抱負的年輕人,他們低調沉穩的做著一件件令你我肅然起敬的事情,一步一腳印的付出與探索。一眨眼十年過去,不改初衷依然堅定。換作你我,又是否能有如此決心?難道不值得令人心生敬畏嗎?

Profile

阿澤
33歲
電結他職人

#592 cover story
Text-竺
Photo-Nick、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