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製飯盒、駱駝牌暖水壺,是七十年代香港每戶的家中必備。當時沒心思講究外觀上的花巧,只要設計實用便是好物。陳年的家居日常用品,今天被冠上「復古」的頭銜,搖身一變得成價值不菲的收藏品。以下介紹八件古老家中寶,哪件能勾起你的兒時回憶?

手電筒
手電筒其中一個重要用途,就是當孩子們講鬼故的道具。就算是大白天,小孩們也一定會打開手電筒,把它頂着下巴照自己的臉,故弄玄虛的唬嚇其他人。

縫紉機
那時候的生活水平低,要是衣服破了,就會用縫紉機縫補,這當然難不到「工廠妹」出身的媽媽。而古舊的縫紉機沒現在的那麼多功能和模式,因此補衣很考功夫。

竹板凳
竹板凳是草根家庭的必備的多用途小凳,在炎夏時坐十分涼快。在以前的屋邨日子,家家戶戶都會把竹板凳擺出來走廊,閒時便會拿著一把葵扇,邊搖扇邊坐着聊天。

暖水壺
在未有電熱水壺之前,喝口暖水並不是容易的事。當年以「一味靠滾、勝在好膽」為標語的駱駝牌暖水壺,就成功入屋。100%香港製造,保冷保暖,又有精緻的花卉、雙囍圖,怎能不成潮流?

鋁飯盒
舊時香港人上班上學時大多會自帶飯盒,當時最時髦的就是鋁皮飯盒,其攜帶輕巧、方便洗刷、外表使用損耗也相比鐵飯盒少。據說裝在鋁飯盒中的飯特別香呢!

洗臉盆
搪瓷面盆都印有不同花紋,畫有鯉魚或「喜」字,而在洗臉盆的旁邊,大多都有一條藍白色紅字「祝君早安」毛巾。在制水時期,為了省水,全家會輪流用同一盆洗手、洗臉,顧不得什麼衛生問題。

收音機
對於七十年代的香港平民來說,電視是奢移品,當時最大的娛樂就是收聽電台節目。聽着「麗的呼聲」廣播劇和流行曲,不知不覺就消磨了一天。

煤油燈
雖然七十年代早有電力供應,但卻經常出現斷電情況,那時候便要靠點燃煤油燈來照明。除此之外,煤油燈其實已沒什麼用途,都是被置於家中一角封塵當作擺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