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環荷李活道是古董店的集中地,2014年初,一座樓高四層的大廈變身成古董家具博物館,更添街道的文化氣息。「兩依藏」由金融界的馮耀輝先生擁有,他自八、九十年代起收藏了300餘件明式黃花梨、清紫檀家具和近400件西式化妝粉盒,早已成為全球藏量最多的藏家之一。最初只是為藏品尋找存放空間,後來發現這地方很適合辦展覽,便決定把它變成博物館。

「兩依藏」外貌
「兩依藏博物館」的三大關鍵字是Design設計、Craftsmanship工藝和Heritage歷史遺產。現時館長是馮耀輝小女兒馮依淩Lynn。馮兩位女兒的名字中均有「依」字,正是館名的來源。館內藏品均是稀世奇珍,竟容許來訪者任坐任摸,加上導賞員的友善態度予人置身家中的親切感。

m:metro Pop L: Lynn
m:「兩依藏」的收藏準則是甚麼?
L:「兩依藏」不是古董店,但有不少人來詢問展品價錢,我們說不售賣,古董都沒有標價的。人們怎樣欣賞和理解藏品或許跟我們不太一樣。我們的收藏準則是「美、真、稀」beautiful, authentic & rare。以明清家具為例,目前全球僅存約一萬件,其餘都被毀壞了,因此十分稀有,我們擁有近400件,確實為數不少。

m:作為不熟悉明、清家具的大眾,該如何欣賞?
L:可從物料入手。它們的稀有是因為樹木生長的速度極慢。一棵黃花梨樹要生長400年才足夠製造一張桌子,因它很重,密度極高。黃花梨在當時是上乘的木材,材質堅硬、耐用,昆蟲蛀不了,除非縱火燒毀。而清朝的紫檀則更加堅固,是唯一會沉在水中的木材。
我們也注重拉近展品和現代生活的關係。其實明朝家具挺符合今時今日的審美款式,較簡潔,線條俐落。清式家具明顯地不同有很多精緻和複雜的雕刻,龍的裝飾不能少,現代人比較難去欣賞這種工藝,但可以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觀賞。

m:選址上環荷李活道有特別原因嗎?
L:荷李活道是一個獨特地方,聚集了中西文化,有中國古董市集,在七、八十年代大量古董賣家在這裡開店,「兩依藏」有八成藏品是從荷李活道購入。眾所周知近年荷李活道變化急速,出現不少餐廳和酒吧,我們希望保育這裡的歷史文化,因此堅持把樓下商店租給中國古董店。
m:「兩依藏」的展覽方式有何特色?
L:我們的展覽以一個與別不同的方式運作,沒有在展品旁設置太多文字資料,若想來參觀要先預約,確保能安排導賞員講解。我們做過資料搜集,發現來訪者離開展館後,一般只記得50%的文字資料。但若用講故事的口述方式,加上家具的觸感和氣味,印象便深刻許多。這也由於我們是私營博物館,藏品是家族擁有,讓觀眾可觸摸甚至坐在展品上。這是大部分公營博物館不容許的。

m:不怕損壞藏品嗎?
L:不怕。木材是一種生活化的物料,事實上人手上的油脂會保護木材。而且家具不同油畫等藝術品,它們造出來就是為了被使用。
m:「兩依藏」的環境舒適、靜謐跟公營博物館差別很大。
L:我們的其中一個好處,是不像公營博物館有入場人數的壓力,比較重質不重量。每次導賞團只有4至5位觀眾,若多人的話就像「鴨仔團」,因各人感興趣的東西都不一樣,不可能一次過滿足。最重要是當中的互動和對話,我常說導賞員不是教師而是陪伴者,好像向觀眾介紹自己的家一樣。當然他們也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或許有些朋友對於要預約或付入場費感到不太高興,但大部分來過的人,都擁有美好的經歷,也理解我們的目標,不少曾再來訪。

INFO
現時展覽
《重緣再續兩依家具的收藏故事》
日期即日至2018年2月
參觀指南
入場費港幣$200包含導賞團敬請預約。星期三全日制學生免費入場但僅限已預約人士。
地址上環荷李活道181 -199號
網址www.liangyimuseum.com
text/LORRAINE
photo/ Franky、Barry、受訪者提供、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