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入住隔離營壓力爆煲?
心理學家教你如何抒壓

2022-02-25

疫情嚴峻,醫院病房及隔離中心人滿為患,與此同時,竹篙灣檢疫中心內卻有不少人有家歸不得,無了期地等候離營。近日竹篙灣就有不少被隔離的市民壓力爆煲,先後出現拒戴口罩襲擊保安、集體出房抗議,甚至揚言自殺等情況。倘若不幸被送到隔離營應該如何自處?不妨聽聽臨床心理學家Dr. Adrian Wong的建議。

壓力爆煲 出現反常行為

疫情影響每個市民的生活,確診數字不斷創新高亦令人心惶惶,擔心下一個確診或被送往隔離中心的會是自己。Dr. Wong表示,一般人知道自己需要被隔離後,由於無法預測被隔離的時間,再加上擔心適應不了隔離期間的生活,種種未知素會令人容易出現驚訝、焦慮、憤怒、暴躁和無助的情緒狀態,感到呼吸困難及手震亦很常見,嚴重者更有機會出現暴力行為,例如打人或自殘。

缺乏社交 情緒易受影響

至於哪一類人的情緒最容易受到影響,Dr. Wong謂:「沒有太多社交支援,又或者本身已有心理或情緒問題的人士,會較易出現負面情緒反應。」他建議大家可以從生理及心理兩方面,留意自己及親友有沒有出現情緒問題。「身體方面,如感到呼吸和心跳加快、手震、失眠、坐立不安,腦海持續湧現擔憂的念頭,就要特別留意。情緒方面,則會出現低落、暴躁、無故憤怒等情緒,嚴重者更有可能驚恐發作。」


一名在竹篙灣隔離的29歲女子,離開房間拒戴口罩,期間大叫﹕「我係癲㗎!」,之後更情緒激動打傷一名34歲男保安,明顯壓力爆煲。

做足準備 盡量過得充實

現階段人人自危,EQ再高也會擔心自己與身邊人的情況。Dr. Wong提醒大家要盡量調節心態,防患於未然。「為了應付突發情況,最好先為隔離作出實際準備,例如執拾好『走佬袋』,同時處理好工作或生活上的需要,假如家中有寵物需要照顧,就要及早了解相關資訊。預先做好準備,就不用擔心有太多未處理好的事情。」

他續說:「假如要入住隔離營,不妨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平時無法實踐的事情,建立一些嗜好。另外也要保持生活的規律,準時起床、睡覺及食飯;即使空間再小,亦應該每天做運動。與家人及朋友保持聯絡也是必需,因為與人分享是其中一個最有效的紓壓方式。盡量過得充實,隔離的情況總會有一天完結。」

預備好足夠糧食及用品,並預先詢問有沒有朋友能代為照顧寵物,就不用擔心無人照顧家中毛孩。

大人的情緒也會影響小孩,如小朋友突然腸胃不適、胃口改變,又或者性情突變經常亂發脾氣、睡不着、發惡夢,就要好好跟他們溝通,透過畫畫或聊天讓他們抒發情緒。

TEXT:Ivy
PHOTO: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