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燈火璀璨的繁華夜景,是這片土地獨有的景色。然而,隨著LED招牌普及,政府立法規管招牌安全,取代不合規格的霓虹招牌。上周二被拆的的冠南華霓虹招牌便是一例,不少港人大感不捨。雖然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卻可在霓虹光管技術失傳之前,好好欣賞這項精湛工藝。近日,黃大仙中心與本地招牌保育平台「街招」合作,推出「霓彩映月」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修復霓虹光管製成的3D霓虹燈月亮裝置。
作為入行近40年霓虹燈師傅,胡智楷聯同「九龍霓虹 Kowloneon」創辦人、80後的霓虹燈藝術家劉浩輝(Jive),以兩種方式修復霓虹光管。胡師傅將破損了的霓虹燈管修復及重新接駁,而Jive則把已粉碎的霓虹光管,按原有招牌鐵字背板重新製作,再以約攝氏1200度高溫將玻璃管加熱變軟,屈曲成特定形態,再進行抽真空及注入氖氣等工序。整個設計花了不少心思,為舊的霓虹燈管注入新意,絕對值得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