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村上春樹沒有寫過關於跑步的著作,這種運動會成為潮流玩意嗎?真正喜歡跑步,不是年度式地出席大型馬拉松嘉年華,而是將之視為日常生活一部分,集中而持續地練習。而真正的跑步旅人,也不僅僅偶爾組團參加外地馬拉松(然後順道觀光),他們把跑步習慣融入行程,亦透過跑步遨遊天地,步步邁進意想不到的風景之中。

Ivy認為日本是最好跑的國家:「城市安全,配套又好,街上隨處有租跑鞋、洗澡和儲物地方,可無顧慮地一個人跑。」若在相對保守的國家,就要多加留意:「人人說南非危險,但當地人表示白天也算安全。另外盡量避免穿暴露衣著,我在南非和馬來西亞也穿上tee。」
一日之初,晨光乍現,景象想必最純粹,最接近一個地方的原貌。無論多夜入睡,Ivy早上必定起來晨跑。「第一次去日本白川鄉,許多遊客,感覺是個有點喧鬧的旅遊區。但有次去了晨跑,當時連當地村民也未起床,街道非常寧靜,畫面很美,很深刻。」


關於馬拉松
每個跑者一生人也總要跑一次全馬,Ivy如是想。不熱衷參賽,她數年前決定成為渣打馬拉松領跑員,條件是成績必須比該視障運動員更好。於是Ivy開始練習全馬,並積極參加各地賽事。在異地旅行跑步,已成她不可缺少的生活習慣。
1. 俄羅斯聖彼得堡
Ivy早前無意中發現聖彼得堡馬拉松,便即興報名了。「風景是意料之外的美。賽道沿著運河而跑,均是平路,頗好跑。兩旁有不同風格的建築,城市面貌很豐富。」

2. 日本富士山
賽道上的富士山景色一絕,還有非常熱情的日本人打氣:「路上的補給可說由頭吃到尾,更有冰條甚至拉麵。」

3. 希臘雅典
跑手們視希臘雅典馬拉松為朝聖之旅。「初段賽道的風景較平凡,但最後跑進奧林匹克場館的終點時,真的感動得眼泛淚光,面對那宏偉的場面,不知怎的有種神聖的氣氛。」

受港人歡迎的大型國際馬拉松比賽,離不開日韓和歐美地區,如東京及大阪、波士頓、倫敦或柏林馬拉松等,均屬氣氛熱烈的賽事。但世界如此大,本地跑手Frankie Kwok就喜歡跑到冷門國家,見識各地奇特景致,體驗文化衝擊。
西伯利亞貝貝加冰湖馬拉松
俄羅斯的貝加爾湖(Lake Baikal)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冬天整個湖會被冰封。Frankie多年前已將之訂為人生第五十馬的目的地,怎料到達時遇上大雪暴及零下三十度的惡劣天氣:「腳下積雪達十吋厚,真正舉步維艱,半路還發現右腳的冰抓不見了。」跑到冰湖面上,Frankie更突然感到腳下有震動,更聽到轟隆巨響,擔心是冰裂,定神後才想起是冰層磨擦的自然現象。「身處四野無人的極地中,怎可能不腳軟?」好不容易跑到最後三公里,Frankie出現低溫症,亦因只剩一隻冰抓而不斷滑倒,「但若不爬起來,我應該會死在冰湖上!」他最終憑著意志衝線了,大叫一聲「救我!」後便不支倒地。「這個既是地獄,也是天堂的賽事,畢生難忘。」

死海超級馬拉松
Frankie大約十年前到約旦參加全世界最低海拔的馬拉松,相信是第一批香港參賽者。賽道全長50公里,由海拔900米的起點跑往水平線下400米的死海沙灘,全程是下行的高速公路,算是好跑。「路上看見有士兵守著村口,有時又有直升機在盤旋,我們都不知為何。」他的太太參加半馬,更遇上牧羊人帶著羊群橫過賽道。到達終點後,Frankie一行人立刻跳進死海中拍照,「想不到第一次到死海是跑完步後跳進去,感覺很特別。」

text/lorraine
photo/ 受訪者提供、Maria Shalneva(fun-run.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