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城市發展令不少歷史建築物難逃被清拆的命運,所以,「應否清拆歷史建築」這個問題也引起了不少爭議,就像位於深水埗主教山的百年羅馬式地下蓄水池(配水庫),原本也劫數難逃,但卻因意外曝光成為城中熱話,並引來市民強烈關注,所以有幸避過一劫。該主教山蓄水池現已完成臨時加固工程,並將於將於12月中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現在不如先帶大家參考以下5個外國蓄水池、水庫的活化例子,在經過修葺後,具有不同用途的活化建築,既無阻城市發展,又能保留古蹟,一舉兩得!
1. 名勝古蹟——土耳其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Basilica Cistern
想保留富有歷史價值的蓄水池,最普遍的做法是把其修葺成名勝,再開放予遊客參觀,以振興旅遊業。土耳其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蓄水池,當中以逾千年歷史的「地下水宮殿」Basilica Cistern 最為有名。蓄水池佔地9,800平方呎,建造於公元527至565年間,因起在教堂拱廊(Stoa Basilica)的地下而命名。它也曾經是伊斯坦堡居民儲存食水的地方,在經過3次修復後,現開放予遊客參觀,並成為當地著名景點。宮殿內336條石柱,及2座刻有希臘神話女妖梅杜莎(Medusa)面貌的石柱底座,更成為遊客爭相到訪的原因之一。


2. 展覽場地——丹麥哥本哈根 The Cisterns 蓄水池
別以為活化後的蓄水池只能變成名勝古蹟,其實它也可以改裝成為展覽場地!位於丹麥哥本哈根 Søndermarken 公園的 The Cisterns 地下蓄水池就是其中之一。蓄水池於1859年建成,一直為哥本哈根供應食水,及至1933年停用後,曾在2001至2013年間改建成現代玻璃博物館。現在已變成丹麥唯一一個位於滴石洞穴內的當代藝術展覽場地,用作舉辦展覽、表演、演奏等活動,亦曾被英國報章 The Telegraph 評為哥本哈根最令人驚艷的景點與體驗。


3. 城市花園——澳洲悉尼帕丁頓水庫花園 Paddington Reservoir Gardens
不少網民都希望深水埗主教山的蓄水池,能修葺成城市花園,讓更多人享用。遠在澳洲悉尼東郊的帕丁頓水庫花園(Paddington Reservoir Gardens),便是由水庫改建而成的公眾花園。帕丁頓水庫於1866年建成,有150年歷史,但在為悉尼當地供水33年後便遭停用。不過,水庫在停用後沒有被拆卸,反而於1985年被列為新南威爾士州的歷史遺產,並在2006年由遺產建築師 Tonkin Zulaikha Greer 和景觀設計師 JMD Design 修復,改建為城市花園,內裡設有水池及地下室,讓公眾可以用作休憩用途,其優美設計更獲得不少景觀設計獎項。


4. 大學圖書館——巴塞隆拿龐培法布拉大學圖書館 Dipòsit de les Aigües
在眾多活化蓄水池當中,巴塞隆拿龐培法布拉大學(Pompeu Fabra University)的圖書館 Dipòsit de les Aigües 可說是佼佼者。圖書館由建築師 Josep Fontserè 於1874年設計,並於1880年啟用,之前曾被用作展覽空間、刑事法院醫院檔案大樓和電影製片廠,現在則改建成別具特色的大學圖書館並開放予學生使用,公眾亦可前往參觀及借閱圖書。改建後的圖書館除了保留其原有的磚牆外,內裡也增建了多個天井以引進自然光,擺脫地下蓄水池予人的陰暗感覺。


5. 劇場——澳洲布里斯本 Spring Hill Reservoirs
除了將水庫改建成花園外,位於澳洲布里斯本的 Spring Hill Reservoirs 地下水庫,也被改建成一個劇場。水庫建於1871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自從在1962年停用後,曾被荒廢了數十年,直至2014年才被當地的Underground Opera Company 歌劇公司「看中」,將水庫改建成歌劇表演場地。經改建後的劇場,保留了水庫原有的地下泉台和高聳的拱頂,並在中央搭建了一個舞台。而水庫的空間空曠,產生的回音令歌劇表演更加震撼。

Underground Opera Company 歌劇公司會定期於 Spring Hill Reservoirs 舉行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