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中環街市完成活化工程,將於8月23日正式開放試業,這座三級歷史建築會以Playground for All為概念,引入逾100個以「無邊界空間」概念設計的零售或食肆空間,涵蓋街頭小吃、特色食肆、本地品牌、文青小店、生活雜貨等不同類型的商戶,當中包括13個別具特色而被保留的街市檔口,同時邀得老字號金源米業、南丫天虹,以及社企銀杏館等加入,期望能活化成一個有特色又有意義的社區新熱點。而二樓連接中半山的24小時行人通道,現正展出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的中環街市相片珍藏,藉以加深大眾對中環街市的認識。
中環街市 百載歷史建築
中環街市前身為廣州市場,約在1850年遷至現址,成為第一代中環街市。而第二代中環街市則於1895年在原址重建,到了1937年再一次拆卸,樓高4層的第三代中環街市終在1939年5月落成,直至1990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為配合城市發展,中環街市由2003年3月起停止運作,到了2017年正式開始為整幢建築物進行復修及保育,經歷超過3年完成首階段的復修及保育工作,耗資超過5億港元。

Text:Ivy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