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中國有油畫 龎均筆下的香江美夢

2018-06-05

上季內地有節目名叫「中國有嘻哈」,起初聽到,或許你都會和我一樣感覺突兀累贅。後來細想,有時精心琢磨的標題,亦不如直白率性的藝術宣言鏗鏘有力。中國有好的嘻哈,中國亦有不輸外國的油畫。

當代中國油畫大師龎均朝夕與畫布共處多年,最近受邀來港展覽,展出60年來創作過的不同系列,合共超過三十幅油畫,悉數呈現大師在藝術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難得來港,龎均特別就地寫生,繪畫出數幅以香港風景為主題的全新畫作,當中包括金融重鎮中環、夜生活聖地蘭桂坊、文華酒店等地標,處處流露出他對香港的異地情愫,你又看過這種中式油畫版的香港嗎?

是次展覽名為「六十年的約定——油畫展」,按時序展出龎均於不同時期、不同地點所創作超過三十幅油畫,回溯這位當代油畫大師六十載創作歷程。能夠專注一件事60年,本來已經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龎均更透過他的油畫來呈現各地民風與人情的側影,例如《大樹下吃豆腐》、《一江春水千帆過》等作品,都能在恬靜悠閒的風景中散發出濃厚的溫情感,貫徹以人為本的儒家精神,從西方油畫藝術中區分出獨特個性和涵養。

談到龎均,不得不提「油畫界的齊白石」這個美譽。他的畫作向來以風景、靜物、人體為主,創作既隱含野獸派的熾烈情感,亦凸顯中國水墨畫獨有的詩情意境,可謂動靜兼備,層次分明。

若細心觀察,自會發現龎均的油畫用色獨到,對光影、灰色的運用出神入化,才能在畫布上營造出國畫那般煙雨迷濛的清幽境致,在油畫路上走出東方派系的嶄新支線,無非就是想印證一個道理:「油畫並非外國專屬,中國同樣有油畫。」

其實藝術本來就是一件超越國界、文化和文字定義的事,正如外國人就注定不懂水墨畫、浮世繪嗎?混合不同文化和藝術手法的作品,反而才是創新文藝思潮的中流砥柱。下次看到油畫,不要只想到畢卡索、梵高了!

很多人以為油畫源自西方,其實早於漢代就有油帛出現,至明代《髯飾錄》亦記錄了中國多姿多彩的油畫技法。龎均的畫作大多以風景、靜物、人體為主,融匯中西文化的獨特畫法,希望能改寫「油畫不屬於中國人」這刻板印象。

油畫是旅遊的足印

展覽中亦有一些從台灣取景的油畫,不少為港人熱愛到的「打卡位」,你又認得出畫中的原址嗎?

^昔日九份 (戲台口), 1989
^碧潭小街, 1989

「六十年的約定——龎均油畫展」

展期: 2018年7月10日至31日
地點:中環交易廣塲中央大廳

據稱,展覽場地的設計亦見心思,以中國傳統造園概念為本,漏窗中又可見景色。而畫作全都掛在一系列的白牆之上,讓賞畫人猶如置身於園林中,每一扇漏窗都透視着不同的景色。

TEXT: 一樹
PHOTO: 龎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