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皇仁仔」裸辭創業 開全港唯一罐裝手工汽水廠 釀造新潮精品汽水

2023-02-16

經過某超級市場,偶然間在貨架上看見了一罐奇特的飲品,矮罐上是香港懷舊的海報設計款式,然後寫著耐人尋味的口味和名稱,就連其釀造地,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乍看之下,就像是一款用來整蠱的汽水。只是有幸聽過這矮罐背後的故事,才知道一罐罐新奇的飲品,並不是一時興起的惡搞,而是一道嚴謹有序的製作。研發、生產、設計、宣傳,由零開始一步步完成整道工序的,是中學已相識的Adrian、Edward和Benjamin。三人在去年5月成立自家品牌「閣樓釀造」,在觀塘某處的閣樓中,釀造出驚喜。

中學已相識的Adrian、Edward和Benjamin(從左至右),在2022年5月成立自家品牌「閣樓釀造」。

工程師裸辭 開廠做汽水

二話不說便買了幾罐閣樓出產的精品回家,一路上,突然記起年初聽來的「閣樓釀造」的故事。在「閣樓釀造」之前的是間名為「Hong Kong Cannery」的罐裝汽水代工生產廠,由Adrian和Edward兩人於2021年初創立,在香港手工啤酒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專做啤酒以外的飲品。如此偏鋒的做法,除了是想試試看,這一塊當時在香港似乎還未存在的市場是否可行,也是兩人創業的初衷。「不想維持現狀,做些人人都一樣的事情。」Adrian本是地鐵工程師,不甘於這份平凡穩定,在透過從工程師轉職做啤酒廠的Edward接觸到這一行後,便一起討論起這門生意。在對市場的研究和計算後,兩人毅然打破平凡,裸辭創業。

一開始名為「Hong Kong Cannery」的汽水廠專做代工生意。

開公司的第一件事,當然就要找個總部。兩人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才在觀塘找到了一處心儀的工場,而這裡,也將成為他們日後自家品牌的標誌地。有了工場,再來就是機器。因應場地、樓底限制和廠商一起設計的機器送抵後,卻因疫情而影響到安裝人員的安排。不想耽誤進度,同是工程出身的兩人就自己動手,學習組裝、焊接、駁電線,一手一腳砌出自家的生產線,「還好能夠運作。」2021年9月,「Hong Kong Cannery」正式生產了第一罐產品。最初代工生產的商業模式雖然比較被動,但也因為全港幾乎只有這一家專門生產手工啤酒以外的罐裝飲品廠,令他們很快就找到不同類型的客戶,嘗試各種市面上沒有的新產品,例如檸檬咖啡、菠蘿咖啡。短短幾個月就已經生產了4、50款飲品。

廠內生產線的設計和組裝,都是Adrian和Edward一手一腳打理。
「Hong Kong Cannery」開廠短短幾個月,就已經代工生產了4、50款飲品。

不願放棄而放手一搏賣自家汽水

回到家後,把買來的汽水放進雪櫃。草本湯力水、麻辣薑汽水、有汽香水檸檬鐵觀音……了解閣樓故事的人才知道,這些都是絕處開出的花。當時汽水廠順利運作,生意也似乎上了軌道,卻碰上了第五波疫情。在飲食業嚴重受創下,代工的訂單也瞬間減少,汽水廠甚至試過整個月都沒有運作,別說收入,連繳付租金都成問題。捉襟見肘,徘徊在放棄邊緣的Adrian和Edward,最終決定放手一搏,徹底改變被動的代工模式,推出自己的品牌。2022年3月,兩人找來了同樣是中學同學,從事設計行業的Benjamin幫忙設計品牌。剛開始只是幫忙設計的Benjamin笑說自己就像是「上了賊船」,從只插手設計到一起討論公司方向,到最後成為合作夥伴。就此,三位摯友在觀塘的某處閣樓中,釀造起夢想。

「閣樓釀造」的出現源於「Hong Kong Cannery」的結業危機。
如今暢銷的有汽香水檸檬鐵觀音,都是閣樓絕處開出的花。

將買來的汽水悉數放到雪櫃後,挑了一罐出來,罐上那香港老舊的海報設計細看下,還有龍飛鳳舞的圖案;耐人尋味的口味上題寫「閣樓釀造」。「閣樓釀造其實沒有很多延伸的意思,就是我們在閣樓釀造飲品。」三人在決定品牌名時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反而剛開始構思時就直接採用了「閣樓釀造」的提議。緊接著便是口味的研發和產品包裝的設計,雖然在代工時也會參與研發,但研究新口味的過程仍需不少心神和時間,三人更是嚐盡甜酸苦辣。譬如有人笑說市面上的麻辣薑汽水不夠辣,然而當初三人試過加入辣椒,結果就是「辣到飛天」,難以入口。又如剛開始嘗試用龍膽草代替奎寧做湯力水時,因為還不知如何拿捏份量,結果變得超級苦。再或者,一些飲品適合直接入口,但「打氣」後卻完全變味,需要重頭再做。

自家品牌自然需要自家設計,設計擔當的Benjamin用大量時間構思不同的產品風格。
懷舊設計與龍紋就剛好適合這款以龍膽草代替奎寧的草本湯力水。
三人嚐盡甜酸苦辣,才試出各種新潮的飲品。

反覆的實驗來到了2022年5月,「閣樓釀造」推出第一款產品,草本湯力水。後來更是陸續推出了各種不同口味的新奇汽水。「比起大廠,我們每一批成品的數量並不多,但也因此靈活了不少,有更多的調節和探索空間。大品牌要出一款新產品,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我們一個月就可以。」Edward隨手拿起一罐汽水開了個玩笑,「發覺沒人喜歡的產品就下架,換上新的產品,當作從來沒發生過,哈哈。」身旁的Adrian和Benjamin也跟著笑起來。三人看似平淡的自嘲下,其實每款產品都是他們拼盡全力的結果。還記得剛開始時,三個大男孩各自背著成品,跑遍各區,拍遍每家店舖的門,沒日沒夜地向店舖介紹自己的產品。所遇到的有融洽的談聊,也有冷漠與白眼。

小廠的優勢在於靈活,在產品口味上的調節和探索都沒有太多限制。
成立品牌初期,三人都要拿著成品跑遍各區,沒日沒夜地向店舖介紹自己的產品。

不靠「港產」噱頭,堅信有麝自然香

用手敲了敲罐身,拉開眼前這罐閣樓釀造的精品,隨之而來的氣泡聲讓人身心舒暢,更想飲一啖這苦盡甘來的味道。不到一年,「閣樓釀造」就推出了十幾款產品,三人曾一度擔心客人只「貪新鮮」,而不少如今也已成為常客。全副心思研究不同香料、食材調味,認為產品好就有人賞識的三人,也腳踏實地為品牌累積了不少口碑。這就是一段發生在閣樓,歷經跌撞起伏,在進退間掙扎的香港製造的故事。

「咳,我們不希望香港製造停留在一個噱頭的角度。」三人深知香港製造並不比其他地方差,更知道要做好香港製造,不能只靠生產這一環。從原材料、到運輸、到買賣方等,都是香港製造中的一道道工序,只有協調得好,才能順利地運作。為此他們也盡量選用港產的原材料,例如用本地出產的香水檸檬。當然也試過找其他於香港種植的材料,奈何定價高不說,不穩定的供應對於他們這種想打進大眾市場的產品來說更是致命。可他們仍會盡量幫襯這些材料,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的產品質素,讓閣樓的出產不靠港產的標籤也能傳遍大街小巷。

不到一年,「閣樓釀造」就推出了十幾款產品。如今代工與自家產品雙線發展,也盡量幫襯本地材料,做好香港製造的一環。
閣樓的一道門上,貼滿了出產過的產品標籤。

回想與Adrian、Edward和Benjamin三人的暢談,竟不知不覺喝完了手裡的那罐草本湯力水。這款能讓咖啡、酒精進一步昇華的飲品,單獨喝起也有它獨特的風味。在等待下一波「港產」的熱潮到來前,也許,追求自身的穩定與極致才是該做的事。至少,在觀塘某處的一個閣樓裡,有三個人正釀造著它。

Text:Vincent
Photo:Jonas Chan

經過某超級市場,偶然間在貨架上看見了一罐奇特的飲品,矮罐上是香港懷舊的海報設計款式,然後寫著耐人尋味的口味和名稱,就連其釀造地,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乍看之下,就像是一款用來整蠱的汽水。只是有幸聽過這矮罐背後的故事,才知道一罐罐新奇的飲品,並不是一時興起的惡搞,而是一道嚴謹有序的製作。研發、生產、設計、宣傳,由零開始一步步完成整道工序的,是中學已相識的Adrian、Edward和Benjamin。三人在去年5月成立自家品牌「閣樓釀造」,在觀塘某處的閣樓中,釀造出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