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一張花紙的故事

2020-12-22

小時候,收到聖誕禮物後,第一時間會把包裝以紙極速拆掉,只會關心花紙內的禮物,卻從沒有細心留意過每張精美的包裝紙。可有想過,不同年代的包裝紙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如以前不同年代的潮流趨勢及印刷技術的發展,而並非單純一張印滿花紋和不同顏色的紙!

 包裝紙起源於中國?
俗語有云:「先敬羅衣後敬人」、「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可見從古到今,已有不少人是「外貌協會」榮譽會員,這亦是禮物包裝紙(花紙)興起的原因。有說第一個製作包裝紙的國家,原來竟然是中國,原因是當時中國的造紙術比其他國家走得較前和先進,所以中國是第一個利用紙張作包裝禮物的國家。

其後,造紙術流傳至西方國家並廣泛利用,而禮物包裝紙的轉捩點正是1917年。當時一家在美國堪薩斯城專門售賣祝賀卡片、明信片和純色包裝紙的禮物卡片店——Halls Brothers,在同年的聖誕節,貨品被一掃而空,所以店家忽發奇想,將印在信封內的花紋,印刷出來當作包裝紙售賣,結果大受歡迎,從而開創了禮品包裝紙新的一頁。

香港花紙的興起與衰落
至於香港,最初期的包裝紙是由於二戰前後因物資短缺,百貨公司多以牛皮紙包裹貨品。於四十至五十年代的包裝紙多以牛皮紙和蠟紙,到六十年代則流行粉紙、書紙;而六十年代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會聘請畫師繪製插畫作設計,但由於當時印刷技術欠佳,上色會不均勻。

到了七十年代,隨著日資公司進駐,設計變得更多元化,如日資百貨公司大丸、三越及松板屋等,會用上抽象圖案或拼色配搭,帶來另一種設計風格。另外,港資公司亦受西方教育影響,愛用童話故事或西洋圖案作設計主題,畫功相比起六十年代更見細緻鮮明。到了八十至九十年代,印刷術變得更先進,由以往的四色印刷變成光面或金屬印刷。隨著近代包裝紙漸漸衰落,設計已趨單調,沒甚特色。

七十年代,因受西方教育影響,很多花紙都會使用西洋圖案作設計主題。

新派包裝方法 
近年包裝趨勢主要分兩大派別,第一類是以環保為前題,會用雜誌、環保紙、再生紙及布作包裝,亦會直接放進環保袋或紙袋,不用任何包裝,以減少浪費或可循環再用為首要任務。另一類則以方便為前題,多用禮物盒或現成禮物袋包裝禮物,用法簡單而且設計亦十分得體。其實近年於大型百貨公司為客人包禮物時,亦開始用禮物袋代替花紙,省時方便。

可考慮使用襯衣衫袖作禮品包裝,既環保又時尚。
用布或毛布取代包裝紙亦是環保新之選。

花紙背後

市面上的禮物紙大多「打了光油」和混入閃粉、塑膠,雖然有濃厚的節日氣氛,但是這些混入雜質的紙張其實是不能回收的,最終只能送到堆填區,美國環保組織NEEF於去年指出在美國的感恩節至新年期間製造的垃圾量比平常多25%,或許是時候反思包禮物的必要。除了減少使用外,在收到禮物時,我們可在拆禮物盡量保持花紙的新淨完整,留待下次包禮物時重用,延長其壽命,讓每張花紙「活」得更有意義。

TEXT:MATTHEW
PHOTO:KIU、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