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準備出發了。」參加者拿著手上的「盲公竹」,步入完全黑暗的世界,感受視障者的生活。「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多年來透過 Dark Tour 體驗,期望改變參加者對視障人士的觀感。然而面對租約期滿,加上疫情的衝擊,令體驗館也幾乎被淘汰,即使面對種種困難下,但他們始終認為,協助推動社會走向真正的多元共融,是體驗館應守的社會使命。
黑暗中的嚮導
準備出發前,工作人員先向參加者簡單解釋「盲公竹」的用法,然後便把眼前的黑色帳幕拉下。緩緩向前走,光源慢慢從眼底消失,眼前也變得完全黑暗。面對著一種完全陌生的感覺,心裡無疑會有點驚慌,此時此刻,你能依靠的,除了手上的「盲公竹」外,就只有旅程中的導賞員。

獨一無二的體驗館
「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其中一項著名活動 Dark Tour,在60分鐘旅程裡,大家會依次序經歷到不同的日常生活場景,如公園、渡輪等。裡面的一切都異常真實,唯一的分別,就只是參加者完全看不見周邊的事物,只能依賴其他感官探索周圍的環境,推斷正在身處的地方,感受視障人士的生活。
體驗館除了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健全者感受殘障人士的世界外,更是一個讓殘障人士一展所長的地方,而帶領著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空間的,正是黑暗中對話(香港)基金會行政總裁朱月如(Cora)。「如果是單純體驗,在一個普通地方舉行 workshop 便可以,但要做到多樣的訓練及培訓便一定要成立體驗館。」Cora 視體驗館為一個能凝聚到各個階層的地方,更是「黑暗中對話」的主要核心,所以即使去年底位於美孚的舊館租約期滿,再加上疫情影響,Cora仍未想過放棄,希望能找到合適場地維持「黑暗中對話」這個獨特的體驗。

更多元的平台
Cora一直堅持提供最真實的體驗予參加者,所以新址的面積需要有一定大小,以容納各種模擬環境。除此以外,她更希望有一份長期租約,以免投放的一切因未能續租而付諸流水。尋尋覓覓下,Cora 終於在荔枝角覓得一個新地方,她還在新館中加入了不少全新的元素,如引入VR遊戲暗箭神手,讓參加者一嚐盲人射箭的滋味。另外,體驗館又引入全新的無聲活動,給大家體驗聾人的世界。
新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不單提供更多的殘障體驗,理念更由「Dialogue in the dark」改為「Dialogue in all colours」。「我們希望提升社會大眾的well-being,而現今社會分為不同顏色,我們希望黑暗中對話能成為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大家能進行分享外,又能進行反思。」Cora多年來為參加者構思各式各樣的體驗,對她而言,自己最大的得著,就是得到一份引領社會向前的使命感。「我希望黑暗中對話能成為給人希望令人相信的平台,做到真正的多元共融。」

漆黑中的一點光
現時「黑暗中對話」共有43名員工,其中近7成都是殘障人士,導賞員Edward便是其中之一。多年前的一個早上,當時中三的他一覺醒來便突然看不清。「睡醒後,視野變得很模糊,但仍能如常走路,於是便繼續上學。放學後去看醫生,他用電筒照向我的眼睛,然後對我說『你眼內的微絲血管全部都爆了』,當下我才意識到事情有多麼嚴重。」最後,醫生發現在他的腦內有一個良性腫瘤,壓住了他的視覺神經,即使把腫瘤切除,但仍會帶來弱視的後遺症。「事情來得太突然,只知道要趕快接受治療,根本沒有多餘時間去想未來。」經歷半年的治療時間後,他如常回到學校繼續讀書,但由於視力只及正常人的兩成,在學業上始終未能兼顧,於是在中五畢業後便另覓出路。

2010年,Edward在輾轉間加入了「黑暗中對話」,10年間陪伴體驗館經歷搬遷,又協助構思體驗內容。「在這裡工作其實很有趣,每次帶團都有不同的人參加,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層面的人。」多年來陪伴不少參加者走過黑暗,對他而言,每一次帶團都有一種使命,「這不單單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機會,讓我協助參加者認識及了解視障者的能力及需要。」後天弱視的他在成為導賞員前,仍需熟習這片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過程中,他漸漸明白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令他更希望讓參加者意識到視障人士的可取之處,彼此做到真正的了解。
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地址:九龍長沙灣長義街9號 D2 Place 第一期7樓 B 室
電話:23100833
PHOTO:BR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