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POP10】關於中秋的十件事(上)

2021-09-15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香港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中秋被視為共聚天倫的重要節日,不少公司甚至會提早下班放人,好讓大家能早點回家過節。然而,今年離港人數大增,單在8月香港居民的離境人數已逾4萬6千多人,或許今年不能如往常般齊齊整整過中秋,但不論人在哪,只要平平安安,便是幸福的中秋節。從前覺得無聊的習俗,在環境的影響下或許會特別思念過去,本文為大家總結了10個中秋習俗故事,好讓大家能睹字憶過往。

1. 拜月光

秋天是收成的時節,相傳農曆八月十五的月光特別圓和光亮,因此從前的農耕社會便有在這天祭拜月亮的傳統,以感謝月光在晚上照亮大地和祈求農耕豐收圓滿。不過,時移世易,這個習俗應該只餘下老一輩堅持,但回想起小時候跟在長輩後面等待拜祭後的食物,依然會會心微笑。

2. 團圓飯

農曆八月十五的月光特別圓,象徵着圓滿、團圓,加上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重孝道、禮儀和講道德有助國家的強盛,所以傳統在這天,不管身在何處、工作有多忙,也會以家庭團聚為先,幾代人一起賞月、吃飯共聚天倫。

3. 吃月餅

在古代,月餅是一種供月的食品;唐朝時,唐僖宗在中秋當日會把月餅賞給新科進士,直至北宋時,這種餅由宮廷流傳到民間,被稱為「小餅」或「月團」。從前,因為中秋代表團圓,所以月餅的形狀一定是圓形,一直發展至今,已有不同的形狀和口味了。

4. 玩燈籠

古時候,到了夜晚漆黑一片,若要出門拜月光便需要照明工具,而燈籠就是古時候的手電筒。在紙和火普及後,燈籠亦慢慢從實用性質發展為觀賞性質,以彩兔、批皮橙、楊桃或宮廷燈等不同造型出現,更成為中秋節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

5. 猜燈謎

燈籠常見於中秋節和元宵節,然而,燈籠豈止用於觀賞和裝飾?人們還會把一張寫上謎題的字條掛在燈籠的流蘇位置,只要猜到謎底便能獲得獎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