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POP10】十大一級歷史建築——新界篇(下)

2021-04-11

【POP10】十大一級歷史建築——新界篇(上),再為大家介紹餘下5個位於新界區的一級歷史建築,帶領大家探索這片古老的土地,同時細賞建築之美。

6.愛園別墅

外觀猶如一間童話小屋的愛園別墅位於偏遠的上水古洞,建於1919年前,但確切興建年份暫時未能考證。單層的别墅融合了都鐸風格和古典建築風格,其三角形屋頂、設有柱廊和欄杆的開放式陽台、煙囱,盡顯歐陸風情。愛園原名 “Ladies Club House”,後來由香港已故商人及慈善家,人稱「船王」的許愛周購入,並將別墅易名為愛園,此處亦是他的長眠之地。在2016年,許世勳家族向城規會申請改劃土地用途,以作住宅發展,令一眾保育人士甚為關注。

地址:新界上水古洞SSL 2RP地段愛園別墅


7.行政長官粉嶺別墅

同是位於上水古㓊的行政長官粉嶺別墅,前身為港督粉嶺別墅,在港督貝路爵士任內期間興建。別墅於二次大戰時被日軍佔領,戰後香港人口急升,對教育設施的需求亦隨之上升,當時的港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一度在1946至 1948 年間,借出別墅作為香港官立鄉村師範專科學校的臨時校舍,直至 1960 年,港督柏立基爵士將別墅收回作為港督度假之處。別墅是典型的殖民地建築,樓高2層,設有泳池、網球場、燒烤場、直升機坪等,用以招待外賓和舉行宴會。

地址:新界上水古洞行政長官粉嶺別墅

8.石廬

石廬隱身在樹叢之中,斑駁的石牆上長滿雜草,乍看之下,帶點陰森可佈的氣氛!石廬由華仁書院創辦人徐仁壽先生於1925年所建,主樓為徐氏大宅,附屬建築物則是用以舉行宴會的場所,兩者皆在2011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牆身、露台及石柱富殖民地色彩,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鋪上瓦片。屋內的天井及房間布局,亦與中國傳統民居相似。

興建石廬的徐氏家族直至1980年代末才遷出。

地址:新界粉嶺龍躍頭崇謙堂村石廬


9.大埔瞭望台

地處偏遠的大埔瞭望台,是英國工程師傑斯(Lawrence Gibbs)的住宅,並由他親自設計。瞭望台的主樓呈圓柱形,從外牆的長方形孔俯瞰,大埔風景一覽無遺。另外,瞭望台同時亦是一個水塔,作儲存食水之用。其單層平頂建築富有英國殖民地色彩,至於瞭望台的門廊及拱道柱廊,則是因應本地潮濕悶熱的天氣而建。

這幢白色平房多次易手,日佔時期更曾被日軍徵用作拷問所。後來,政府於1947年購入瞭望台,並將此處改為政府官員官邸,1996年把它租予「愛滋寧養服務協會」作末期愛滋病患者療養所,及至2000年,大埔瞭望台再次由政府產業署向公眾租出作住宿用途。據說傑斯因被吐露港優美的風光迷倒,所以才在此買地建屋,換作是你,你也希望在此居住嗎?


地址:新界大埔滘瞭望里11號


10.綠匯學苑

佇立在大埔運頭角一隅的小山丘上的綠匯學苑前身為舊大埔警署,建於1899年,是新界首座警署建築,亦是該區的警察總部。舊大埔警署的設計融合了中西文化之美,主體建築為四合院加一個內院設計,屋頂的中式人字木結構瓦頂採用了筒瓦及板瓦鋪設。至於外牆和窗戶則屬荷蘭式建築,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由於新落成的大埔分區警署於1987年啟用,舊大埔警署遂退下火線。其後,發展局於2010年選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為合作夥伴,將其活化成向大眾推廣永續生活的綠匯學苑,計劃更獲得2016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舊大埔警署據說是英國政府接管新界時舉行升旗典禮的地方。
綠匯學苑經常舉辦與低碳生活有關的工作坊,宣揚綠色生活。

地址:新界大埔運頭角里11號舊大埔警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