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deTour 2021】「Type-11」便利商店 思索字體設計的功用

2021-12-03

文字存在於生活的每一隅。走進霓虹招牌下的老牌食店,審視餐牌上的菜式名稱,再傳個短訊給正在路上的友人。當文字無處不在,我們可有留意到字體設計的功用?

為了配合今年deTour設計節的主題「有(冇)用」 ,心理學家張星恒博士、文字設計師譚智恒及平面設計師麥綮桁搭建了一家圍繞字體設計的便利店「Type-11」,討論字型、行距及排版等元素,如何影響讀者觀感。

由設計師出發 讓觀者回答

detour 2021的主題展覽之一 「Type-11」,以虛擬商店的形式呈現,希望以包羅萬有的格局、「總有一間喺左近」的普遍性,提醒大家字體設計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的確,現在有誰不是起床就在讀電話訊息了。

「大家未必留意到,但字體向來都是特別設計的。至於其功用,則視乎我們如何界定。例如觀者能否清晰閱讀、是否感美觀等。這是我們在是次展覽中希望探索的。」主要圍繞人類視覺系統運作的張星恒博士一邊說道,一邊把記者帶到掛在牆上的雜誌架旁。雜誌封面以不同的字型、文字大小及排版編輯,以表達時尚、生活或旅遊的內容,這是設計師的用意。但讀者接收到的訊息是否相同?大家不防回答展場內提出的問題,一起參與在這場討論之中。

字距VS速度

有別於拉丁系語文,中文字可以縱向或直向閱讀,字距的學問就變得有意思了。當字距統一、沒有清晰分野(上圖的選擇A),讀者需細閱內容,以決定該循哪個方向閱讀。但當字距合宜(選擇C),讀者便較容易得悉先直後橫地的次序,加快閱讀速度。

字型VS場合

字型與其所表達的內容,同樣有着密切關係。一句具權威的告示標語,若以手寫體(上圖的選擇C)呈現,難免予人隨便的感覺;而四方、平實的黑體(選擇B),就相融得多。

感覺是主觀的,但卻非毫無根據。張博士表示,我們對字體設計的觀感,不多不少被市面上的品牌影響着,當各大高端珠寶品牌都習慣使用某種字體,該字體自然予人豪華的印象,兩者之間是一種互動。

當產品包裝用上同一字體,容易予人出自相同品牌的錯覺。

飛仔正傳的海報展品,欲帶出黑白對比與清晰度的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