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Cover Story】郵票「真」藏4
反映文化的藝術品

2020-11-21

至於「郵資標籤」的出現,會否完全取代傳統郵票?香港郵政雖未有正面提及,然而香港郵政集郵推廣高級經理李振宇(Nelvin)表示,雖然大眾使用郵票的機會愈來愈少,但郵票是相對便宜的收藏品,集郵也是有益身心的活動。即使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大眾的溝通模式,令大眾使用郵票的機會大大減少,從另一個角度,郵票的定位可從實用性,轉向收藏性,因此,近年香港郵政對郵票設計,如圖案到使用物料的要求更高,希望把郵票塑造成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即將推出的「李小龍——武藝傳承」郵票,特別用上舊戲票的設計,紀念這位國際武打巨星。

本地漫畫引起共鳴
香港郵政每年平均會推出12套紀念郵票,而為了吸引大眾對郵票更感興趣,他們每年也為郵票的主題而傷盡腦筋,推出多元化的主題,例如以節慶、體育、漫畫等本土文化融入郵票之中,「近年推出的『金庸小說人物』、『老夫子』,最近剛推出的『風雲』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郵票,近年大家重視集體回憶,這些都是深入民深的本地漫畫,也是香港重要的文化之一,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老夫子》版票。
背面亦印上不同的《老夫子》人物圖像。
剛推出的《風雲》郵票小型張加入了燙金設計。

塑造獨有郵票文化
我們到外地旅遊,都愛在當地寫明信片寄給朋友,除了向朋友分享旅遊見聞,明信片也可當作手信留念,而設計精美的郵票,更能凸顯不同國家的獨特性。Nelvin表示,郵票可反映一個地方的文化,所以即使在這個以電子溝通的世代,我們每逢到外地旅遊,都仍會購買明信片、貼郵票寄給朋友,或給自己收藏,紀念那次旅程,同時也記錄當地文化。他表示,其實香港也擁有很多獨特的文化,故希望把這些獨特的文化與郵票結合, 吸引更多人認識和關注,除了自己收藏,也可以寄給外國朋友,將香港的特色傳遞開去。

「金庸小說人物」郵票設計成一本武林秘笈,增添玩味。
2019年發行的「香港行山徑系列第二號:麥理浩徑」特別郵票。
「香港館藏選粹 – 至樂樓藏品選」特別郵票。

後記:把「李小龍」貼在信封上
上月底剛推出的「風雲」郵票引來一番哄動,漫畫作者馬榮成也表示,很久沒有寄過聖誕卡的他,今年應該也會親手寫寫聖誕卡,貼上「風雲」郵票寄給朋友。我們或許都忘記了,這些特別郵票除了收藏,還有實際面額,同樣可用於支付郵費,而且每枚漂亮、具特色的郵票,其價格與一個「郵資標籤」的價格一樣,所以,今年的聖誕,何不在信封上貼上一個李小龍或步驚雲的郵票,為朋友送上手寫心意卡。相信在這個電子化的世代,收到如此具質感的「真實」心意,收件人必定會更覺窩心。

香港第一間郵局
1841年,香港第一間郵局就開在現時聖約翰座堂附近的位置。當時主要負責處理英國軍隊的郵件,也順便處理民間郵政服務。而郵政署(「香港郵政」的前身)成立初期並沒有發行郵票,只以郵戳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

李振宇Nelvin
香港郵政集郵推廣高級經理
TEXT:JOYCE
PHOTO:KI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