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Cover Story】郵票「真」藏1
在消失前請細看

2020-11-15

你上一次貼郵票寄信是甚麼時候?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收到外國親友寄來的信件,看到信封上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郵票與郵戳時,都會感到莫名興奮,看著郵票上美麗的圖案:不同國家獨有的動植物、地標建築、節日慶典⋯⋯幻想著當地的風光與風土人情。

但自從有了Email和WhatsApp等電子通訊,已很少手寫書信,偶爾一次到郵局買郵票,才發現「郵票售賣機」已換成「郵資標籤售賣機」,傳統郵票亦變成一張黑白色、印有QR Code的長方形標籤貼紙,雖然設計方便,卻令人回憶起舊款的鋸齒邊、印上繽紛圖案的傳統郵票。究竟傳統郵票在現今世代還有甚麼意義?

在不同年代推出的香港郵票。

在消失前請細看
一直以來,郵票除了用作支付郵費外,也曾是很多人的投資工具及收藏品。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郵票在不同層面上的「功能」也日漸褪色,人人手執一部智能電話,我們不用再靠書信聯絡,當然貼郵票、買郵票的機會也屈指可數,有人更可能連新版的「郵資標籤」也從未見過!其實早在2018年,香港郵政已開始推出全新的「郵資標籤售賣機」,還安裝在舊式電子郵票售賣機的旁邊,形成強烈的新舊對比,有些地方甚至已完全由「郵資標籤售賣機」取代舊式售賣機。

科技使人的生活進步,卻帶來文化倒退,一張冰冷毫無美感的「郵資標籤」貼紙,設計雖然方便,還能提供10種郵資面值,但是刻板的打印設計,加上顏色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褪色,購買後須盡快使用,以上種種,都令它再無收藏價值。

從另一角度保留價值
很多時候,時代的進步換來的就是舊物被淘汰,雖然現時我們仍可在郵局櫃位購買傳統郵票,然而「郵資標籤」的出現會否暗示著傳統郵票將在不久的將來被「消失」?如果科技進步,令我們不再「實際」需要使用傳統郵票,那麼我們又可否從收藏的角度,重新認識郵票?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1994年發行的郵票小型張,展示郵票設計的過程。
TEXT:JOYCE
PHOTO:NICK、蔡玉群女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