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代,總會有一兩款別具代表性的文具,以下這些經典文具,你又用過多少款?

鉛筆才是品牌經典
說到最為人熟識的蜻蜒牌產品,非 MONO 擦膠莫屬!但原來這個經典日本文具品牌是以鉛筆起家。而 MONO 擦膠的出現,亦是為了配合品牌在 1963 年推出的 MONO 鉛筆,直至 1967 年,MONO 鉛筆改良為 “MONO 100”,而當時隨盒附送的擦膠也因為太受歡迎而正式以藍白黑包裝獨立出售,從此也成為了 MONO 的品牌顏色。而蜻蜒牌這個百年品牌,除了推出擦膠、鉛筆及鉛芯筆等文具外,近年亦與不同畫家、手作人及社企等合作舉辦以繪畫、書寫及拼貼文具進行的創意計劃,以其專業回饋社會。

罰抄恩物
過底紙,又稱碳式複寫紙(Carbon paper)。現在已無法追溯過底紙的發明者,不過有資料指早在 1806 年,英國人 Ralph Wedgwood 發明了“Stylographic writer”——一種協助盲人書寫的工具,而在其專利發明的文件中已出現了“Carbon paper”一詞。碳紙最早的用途是複製書信副本,我們現在使用電子郵件「抄送」功能的英文“CC”,正是“Carbon Copy”的縮寫。

總有一部在家裡
香港大部分售賣的鉛筆刨都是日本製造,其中最經典的“CARL”咖路牌桌上鉛筆刨,相信很多人的家裡也曾有過!而在 80 至 90 年代初更出現過一些色彩繽紛、造型可愛的桌上鉛筆刨,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嚷著父母買回家!

是文具也是玩具
塑膠筆盒由 60、70 年代開始盛行,而這些滿佈「機關」的筆盒在 80、90 年代曾迷倒不少小學生。每按下一個按扭,筆盒馬上會「彈」出不同「機關」裝置,好像鉛筆刨、擦膠,甚至溫度計,充滿創意的設計集玩具與文具於一身。

經典凸版標籤帶
小時候對 Dymo 標籤機的印象就是那「咔嚓、咔嚓」的聲響。在數碼印刷還未普及的 70 至 80 年代,很多中小學生的課本上都貼著以 Dymo 壓印了名字的標籤膠帶,還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標籤帶,除了實用性,製作的過程對小朋友來說也充滿了娛樂性!

Copybook的進階版
原來 Copybook 不是只有英文字母練習簿,在 50 至 60 年代還有一種英文書信練習,通常左版是一篇英文書信,右版則有間線讓你跟著書寫練習。

從實用到美觀
由砂膠到MONO擦膠,擦膠是最多不同大小、款式的文具之一。80、90年代還陸續出現了不少受日本卡通、漫畫文化影響而推的造型擦膠。
Blu-Tack 本來不是藍色的?
Blu-Tack 寶貼是 1969 年由 Bostik 發明,誕生過程全因一場失敗的實驗!另外,我們現在見到的藍色 Blu-Tack,本來是白色的,後來因怕小孩會以為是香口膠誤服,才染成現時的藍色。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