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Cover Story】舊文具不只是回憶

2020-08-08

舊事舊物,除了讓人懷緬過去,帶來集體回憶外,更是人類重要的歷史見證。走進「銀の文房具」,有如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了香港80年代的文具店。創辦人兼懷舊文具收藏家鍾燕齊(Joel),透過收集舊玩具、文具研究兒童文化,他認為,文具是人與歷史之間的連繫。

部分在香港製造的水彩盒。

文具 要用得其所
在「銀の文房具」內,四周貨架擺滿不同的經典文具:水彩盒、卡通擦膠、木尺、機關筆盒⋯⋯但這些都不作發售,因為這裡是一個展覽空間。縱使我們從小就接觸這些文具,但並非人人都知道它們的真正用途與正確用法。Joel表示:「每件工具都有它的正確用法,雖然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工具』,但文具教育卻一直被忽視。」

Joel表示,文具教育早在70年代,隨著日資百貨的進駐而傳入香港,不過從來沒有人去了解及推廣文具教育。香港的小朋友都習慣使用HB鉛筆,但原來我們從小到大一直用錯鉛筆,Joel解釋:「小朋友的手較小,而且未能掌握適當的力度,所以6歲以下的小朋友應使用筆身較短、較深色的B及2B鉛筆。簡單的一支鉛筆,是小朋友每天都要使用的文具,用錯鉛筆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包括坐姿、視力,甚至導致容易疲倦,繼而令其失去學習專注力及興趣,影響可以很深遠。」

Joel收藏了70至80年代的墨水,包括青年及英雄牌。

歷史的見證
透過展出舊文具,Joel希望到來參觀的人在「懷舊」的同時,找回與社會的連繫,他說:「人類的歷史就像一個金字塔,所有舊事物都在底層、構建成歷史的重要部分;頂端則是近代的新設計,而且參考了前人留下的知識、經驗,透過科技的進步不斷創出新發明,從而使社會進步。」

相比先進的電子產品,文具也逐漸變成舊物,然而Joel卻不認為文具能夠被科技取代,「我認為兩者是可以並存的,問題在於人自身的選擇,在甚麼時候選擇合適的工具,例如對攝影師而言,在工作上使用數碼相機較方便,但他在工餘時可能更喜歡以菲林相機拍攝。須知道所有工具都是人為了方便生活而研發出來,最重要的是『人用工具』,不要讓『工具用人』。」

Joel表示,為配合正確的握筆姿勢,應選用三角形或六角形鉛筆。

文具的命運
人們為改善生活而不斷思考、創造,創意需要記錄下來才能向人展示,即使現在有了電腦、智能手機,記錄已不再限於紙筆,卻不代表文具的存在價值就到此為止。倫敦「文具俱樂部」創辦人James Ward曾說,發明了燈泡後,蠟燭不再被當作照明工具,但蠟燭並沒有因此消聲匿跡,在需要營造氣氛時它又會出現,甚至被製成具療癒作用的香薰蠟燭。也許文具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情況,因應人的不同需要而繼續被使用,又或者,在冰冷的數碼時代,人們會更想念一筆一墨帶來的真實與溫暖。

文具銀行
這裡的文具雖然是非賣品,但有部分可以免費提取!不過,當然是給有需要的人。自「銀の文房具」成立後,不時有熱心人士捐出舊文具以供展覽,當中還有很多屬全新,日積月累,數量之多已超出展覽空間,於是Joel便成立了「文具銀行」,將文具送給有需要的人。無論社福機構、學校、醫院或個人義工,如非大數量都可直接到店中索取需要的文具。如果大家想捐獻文具,也可郵寄或親身交到「銀の文房具」,詳情可到「文具銀行」的Facebook專頁「文具銀行 Bank of Stationery」了解更多。

誰是漿糊筆的「繆思女神」?
發明百特漿糊筆的Dr. Wolfang Dierichs,因在飛機上看到鄰座的女士塗唇膏,而獲得靈感,想到以可上下轉動的唇膏管子盛載固體膠水,就可以方便又乾淨地使用膠水。不過這位神秘的「繆思女神」身分一直成謎,因此有人認為這只是品牌為產品增添浪漫元素而編出來的故事!

銀の文房具

時間:12:00 – 21:00
地址: 旺角上海街618號3樓 302室
Facebook: silverstationeryshop

TEXT:JOY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