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Cover Story】拍下回憶 不留痕跡

「行山仲逼過行旺角!」相信這是不少山友的心聲。已有十多年露營、行山經驗的專業縮時攝影師蘇嘉進 (Francis So) ,亦有感現時的行山文化已不大如前!他表示,希望各山友在行山拍攝時,為人為己,遵守行山和在山上攝影應有的禮儀,不要再令大自然傷「痕」遍「野」!  

攝影的品格
曾經 ,Francis在香港《香港郊野》一片中的片末加入了一句”Please protect our country park”(請保護我們的郊野公園) ,提醒我們要珍惜現有的一樹一木。十多年前開始愛 上露營,2013年開始不停行山,短短數年間,已看盡各種行山客的醜態和逐漸變質的行山文化,「可能郊野公園想吸引更多人關注而加強宣傳,加上多了雜誌報導和social media行山group推介,令行山的人愈來愈多人。」Francis表示。隨著近年愈來愈多人行山攝影,更多的失禮行為他亦見過,而作為攝影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他希望各位山友在拍攝時注意一些應有的行山禮儀,「我見過有行山人士為了拍攝最好的角度,把腳架放在狹窄的主要路上。也有見過一大班人踩上去大東山石屋上set腳架影合照,始終石屋已很舊,發生意外就不好了!」他還不下一次見過山頂盧吉道圍欄的「腳架龍」,龍友們把腳架鎖在欄桿上霸頭位,他認為這些都是失禮的不當行為。

曾拍攝過無數山景,亦見盡很多行山人士的不當行為,最常見的就是行山人士在大東山石屋上作出的種種破壞

善用電筒
以拍攝縮時影片打出名堂的Francis,經常要待在山頭等待入黑最美的一刻。他表示,夜攝時最常見的就是行山人士不當使用手電筒,以致光線照射到其他人,他提議電筒盡量使用紅光, 但如果真的要在山路上使用白光電筒照明,最好把電筒光線照向自己面前3米, 如果無須用到電筒時就應該把電筒熄掉。近年Francis亦踏足過不少外國山野,在不同文化與禮儀認知差異的大前提下,他有這樣的感受: 「在外國行山時見到的外藉行山人士很多都規規矩矩,例如之前去過瑞士的行山熱點,沿途都好乾淨,不會遍地垃圾。另外,外國的山友都好有禮貌,見面都會打招呼,這與香港的行山文化不同。」

山野禮儀tips:

禮讓自重,攝影時不要把攝影器材放在主要的行山路上,因山路大多狹窄,只能容納一個人,這樣除會影響其他人上落,亦很危險甚至有機會造成意外,所以拍攝時器材應擺放在不阻礙其他山友上落的地方。亦不要為了拍攝角度而破壞設計和建築物。

顧己及人,先做好規劃,再按自己的拍攝需要和因應自己的體力而帶備合適的攝影器材,不要因為自己的體力不足而加重別人負擔,影響其他隊友或拖慢行程。若以行山為主,只需帶備一部高質素小型相機亦已足夠。

要注意電筒光線,盡量使用紅光電筒,因紅光對眼睛傷害性較低。使用電筒時切勿玩電筒或用電筒光射向他人,如需要用作照明時,照射範圍應保持在自己跟前約3米,毋須使用時要熄掉。

TEXT:WINN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