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喜歡稱呼香港的郊野公園為「後花園」,既然視如己出,理應加倍愛護 。同樣視山如家,曾征服香港三百多座山頭與法、俄、日、韓、台、越多座高峰的行山達人AM,遊走山野近十載,對港人一時的「登山熱」所帶來的山火、垃圾,感觸甚深⋯⋯
淨山之路 不容易
面對港人一窩蜂走上山頭,AM帶點無奈,「早幾年的行山熱潮,也有同樣情況,我難以理解帶走自己製造的垃圾有多困難。外國的山野不一定乾淨,越南的番西邦峰的垃圾就多得驚人,但其他國家的情況真的較理想,他們較有公德心。」他直言香港山野是他的家,「你不會在家裡亂丟垃坡吧!幸好近年多了有心人發起淨山活動,教育大眾保持山野潔淨這些基本常識。我們的山野景靚路程短,天氣穩定,與外國登山相比真得安全很多。在外爬山,時刻都要掛心天氣與去路,很是緊張。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環境,應該加倍珍惜。」


修路與修行
因為喜歡,自會多加愛惜,已愛上山林十年的AM,指港人對山野缺乏敬意,有點自大,「他們覺得設備良好的山徑是應得的,其實山的盛載能力有限,愈多人行山,山路就愈爛」早前他就跟綠色力量於孖崗山一起修復山徑,與四個大男人搬運上百磅的大石上山修路,光是搬運建材已累得半死。花上近5小時,才勉強完成3級樓梯。 對他來說,這次修路是一場另類修行,「每一級穩健的梯級都有修路工人的汗水,所以要珍惜山徑,即使遇上登山人多,山路擠塞時也不要抄捷徑,這樣會破壞路邊作物,加快水土流失。」

山野禮儀Tips
愛護山野,不要貪快而亂抄捷徑,破壞原有生境,做成山路損壞,水土流失。
為己為人,不要因怕重、怕麻煩而少帶行裝,要做好因意外而留落山頭一晚的準備。帶齊小頭燈、哨子、指南針、食水、能量棒、風褸等。
保護環境,不要將果皮、廚餘丟在野外,它們難以自然分解, 更會影響原生物種,造成生態衝擊。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盡量將垃圾帶到市區的垃圾筒丟棄,因部分的郊野垃圾筒並非經常有人清理,帶走垃圾亦可避免山豬、牛隻、猴子等動物誤吃垃圾,影響生態平衡。
尊重他人與動物,登山或露營時, 不要播歌、唱歌,以免製造噪音,致使其他人煩擾,違者更有機會遭罰款及監禁3個月
懷抱敬意 帶齊裝備
談到香港山友的登山態度是否比外國的差,AM輕嘆他們看輕了大自然威力,對山林沒多少敬重,「他們準備不足,有的更不自量力,兩手空空出發,更可以不知去路,不帶地圖就走上陌生的山野,令意外頻生。反觀日本人的登山文化及山野教育則很好,他們不論爬小山、高山都full gear上陣,我覺得這方而很值得港人學習。」對於有日本幼兒園以爬富士山為戶外教育,AM 很是佩服,認為香港的山野教育也應由小開始,學習對山有多一分尊重,多一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