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 土瓜灣的在地情(上)

2020-11-11

土瓜灣,就像一個在城市發展中被遺忘的角落,鄰近的何文田早已發展成高尚住宅區,啟德一帶更被納入為「起動九龍東」的一部分。縱然土瓜灣有不少舊樓已被收購,但因缺乏完整的重建規劃,令區內一些特色得以在狹縫中保留。就在那些在地風貌消失前,讓我們一起深入認識土瓜灣的人與事。

住在益豐大廈

說到土瓜灣,大家都會想起一座又一座的舊唐樓,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想必是益豐大廈。一般人對它的印象,不是罪惡天堂,就是不同國際電影的取景地。然而對自小在此長大的阿莉來說,這裡更像是一個微型社區。「在這裡生活,就好像自給自足一樣,大廈範圍有食店、洗衣店,更有醫生、髮型屋等,基本服務一應俱全。」

益豐大廈的混合型住宅模式,在土瓜灣十分常見。

益豐大廈是常見的混合型住宅,地下大堂夾雜不同類型的商店,更有一條「私家街」,泊滿不同車輛,方便車房營運。另有不少診所、佛堂和髮型屋等開設在大廈的低層單位,為附近街坊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

髮型屋是大廈低層範圍的其中一種商店。

私家後花園

至於大廈的高層範圍,阿莉形容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低層範圍相對較昏暗和雜亂,因為高層單位沒有商店,相對較幽靜。」益豐大廈有4座,共842伙,加上有不少劏房戶,所以大家會「善用」公共空間放置私人雜物。另外,部分A、D座的高層住戶更會將獨有的室外走廊布置成花園,種植不同盆栽,建造一片個人的小天地。

高密度的住宿環境,令不少住戶都喜歡到天台呼吸新鮮空氣。「益豐大廈有別於其他的私人屋苑,我們的天台長期開放,不少人都視這裡為公用空間,閒時會上來晾衫、放狗或餵飼流浪貓,順便感受片刻的寧靜。」

自小在益豐大廈長大的阿莉,小時候常常與鄰居到天台遊玩。
高層住戶的室外走廊都堆滿盆栽。

各家門前美學

大廈設有多個出入口,四通八達方便住客出入,同時也為大廈帶來不少治安問題,也曾發生過轟動全港的命案,更傳出多個靈異傳聞。未知是否受此影響,益豐大廈的住戶大多都比較迷信,不少人的家門前都放有八卦陣或天宮土地等,各有各的僻邪「裝備」!

雖然外界已把不少負面字眼與益豐大廈劃上等號,但阿莉卻認為這裡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生活居所。「雖然這裡的生活環境比不上外面,但街坊之間的關係卻十分好。我們就像有自己的世界一樣,對彼此十分熟悉,有一份獨有的街坊情,我相信我無法在別的地方感受到這份人情味。」

不少住戶的門外,也放置了八卦等僻邪「裝備」。

獨一無二的在地回憶

1. 維他奶

位於馬頭圍道與漆咸道北的漆馬大廈,以往牆身掛有一幅非常注目的維他奶廣吿。坐小巴時,只要大叫一句「維他奶有落!」,司機便會在漆馬大廈附近停下來。

2. 魚尾石

海心島是昔日土瓜灣人的假日旅遊勝地,島上有一座海心廟,以及一塊外形像極魚尾的大石。後來,政府在70年代於土瓜灣一帶進行填海工程,並於原址興建海心公園,原有的魚尾石得以保留,更成為當區居民的休憩好去處。

TEXT:ANKI
PHOTO:KI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