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大埔,大家或會聯想到鐵路博物館、林村許願樹和大埔海濱公園,但大埔區又豈止這些!它是七十年代發展的6個新市鎮之一,也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區。既擁有悠久的歷史,又有純樸自然的鄉郊風景,而且城鄉相融共生,極具特色。這次將會分成上下2集,和大家說說關於大埔的10件事,當中你又知多少?
1. 古名「大步」跟老虎有關?
大埔古稱「大步」,據說因為古時的大埔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廣大森林,不時有老虎和豹等野獸出沒,行經者都需要「大步」走,以免成為野獸的食物而得名。而大埔的吐露港除了可通稱為「大埔海」,古時亦名「大步海」,「步」不但有行走、步伐之意,還可解作水邊的地方、碼頭。而一直至清朝光緒年間,「大步」才被雅稱為「大埔」。

2. 富善街曾是區內最大墟市?
繁榮熱鬧的大埔富善街街市,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在1892年,「大埔七約」(由大埔七條村落組成)為了抗衡由鄧氏家族所建的大埔舊墟,便於富善街成立了「太和市」墟市。村民會在全長約150米的墟市內擺賣農作物及日用品,人流絡繹不絕,後來規模逐漸擴大,更取代了大埔舊墟,成為區內最大的墟市和貿易地。

時至今日,大埔富善街街市依然熱鬧非常,是街坊日常買菜的好地方。
3. 吐露港曾是珍珠盛產地?
在一千多年前,大埔吐露港因盛產又圓又大的珍珠而有「媚川」或「媚珠池」之名。「媚」指珍珠,吐露港被群山環抱,風平浪靜,適合珠蚌生長。又因珍珠產量多、質素高,當時南漢朝廷更於該處設立採珠部門,把大部分採集到的珍珠列作貢品。但後來於元朝時因過度開採,大埔的採珠業到了明朝便日漸式微。

吐露港的原生珍珠品種包括「馬氏珍珠貝」及「企鵝貝」。
4. 林村河全長約10km
對於大埔人來說,每天上班上學、外出散步時都會途經的林村河,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林村河全長約10km,源頭位於大帽山猴岩頂,河水流經梧桐寨瀑布、林村谷等地後,於梅樹坑附近轉向流向太和及大埔市中心,並與大埔河匯合,最後流出吐露港,貫穿大埔多個地方。

1976年展開的大埔工業邨及大元邨填海工程,人工河道將林村河延伸至吐露港,成為了現在最廣為人知的「林村河」段。
5. 復耕香港米
在林村河中游段的林村谷,自2019年起,就有一群年輕人以有機方法重新耕種香港原生米種,包括老鼠牙、花羅白、花腰仔及齊眉等。與雜交水稻相比,香港米種稻穗較高身、分支又多又散、容易倒伏,所以收割困難,加上穗粒較少,產量並不高,但他們仍堅持每天下田耕種,望能保存香港的原生稻米。

TEXT:ONYX
PHOTO:DAMON、ISSAC LIU、《埔Journ》、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