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工程挖掘到古井後,大家都異口同聲要好好保存。我們都說古井珍貴,但對於以往的古跡卻沒有多大留意。撫心自問,有沒有想了解香港歷史而走到李鄭古墓或宋皇臺公園?要做到真正保育,要先從心去喜歡香港18區開始。



香港並非小漁村
保育不單是硬件保育,更重要是表現出該古蹟的價值與重要性。例如沙中線發掘的古跡既有明渠又有方井,這些都代表香港早在宋朝便已經是一條龐大的宋代村落雛形,反映宋代時香港繁榮經濟面貌。這足以否定英殖時期認為「香港歷史起源自1842年一個小漁村」的說法。
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宇宙博士稱:「香港人現在只關心經濟利益,忽略了歷史教學。歷史本來是一個人類運用知識與經驗的歸納,考古是一門分析訓練;歷史又是一套客觀出現的因果連鎖,透過考古掌握歷史,就能夠預知未來,你知道前人做的決定得出甚麼後果,你當下的決定便會產生很大變化。就像天文台預測天氣、陸叔預測股票一樣,都是透過前人的知識與經驗累積才能準確預測未來。」
保育活化忌死板
現在不管是香港政府以至整個教育制度都忽略考古重要性,就像李鄭屋村博物館只有簡單的一本小冊子和幾塊展板,是非常死板的保育。鄧博士認為政府可以連同民間團體做更多導賞團,配合豐富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將考古的過程盡現觀賞者面前,這樣才可以將保育活化。
只有令更多人對歷史研究有與趣,更了解社會環境變化,才可以做到真正的保育,這樣考古才有意義。最後鄧博士語中心長地道:「只有當自己身處的香港為家,才會有興趣了解她的歷史,而並不單單是興趣,一味懷緬過去。考古不是集體回憶,而是歷史與考古學的價值與使命。」
香港文物探知館
要一窺香港過去曾出現的古董文物,最好是前往香港文物探知館。香港文物探知館位處九龍公園,前身是約建於1910年的前威菲路軍營S61及S62座。館內主要設施包括常設展覽廳、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香港文物探知館的歷史。
地址: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
查詢:2208 4400
TEXT: RINGO
PHOTO: FRANKY &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