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考古學會
香港考古學會自1967年成立,是本地18區中最具規模和最悠久的考古學會,義務秘書黎柏健稱,學會主力負責進行教育推廣:「除定期撰寫文章、印刷會刊和舉行講座,更與工聯會聯合舉辦考古課程,教授基本考古理論和知識,亦會在經典與現代的考古理論進行深入比較和研究,並會安排前往內地進行考古探索。

追尋西貢遺跡
香港考古學會最近得知殖民時期一位名為Schofield的官學生(近似官務員,專責下巡學習中國文化),曾記錄鹽田梓出現史前文物,考古學會便在當地進行約一個月的田野調查,抽樣挖掘土壤,雖然沒有甚麼突破,卻找到當地第一代及第二代教堂(現今為第三代)遺址的蛛絲馬跡。
事前準備
黎博士稱,每次考古前都要做足調查,如今次先要了解鹽田梓當地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大至特殊社區活動,小至居民的姓氏族譜都要追溯。接著就是考察地貌地質,以判別考古時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最基本裝備包括手剷、鶴嘴鋤、測量定位的全站儀及繪畫地圖的水平儀等。






田野研究
19世紀末考古學家Augustus Pitt Rivers強調考古不應限於貴族皇室或具有美感的物件,應包括平民物品。他將考古學從古物蒐藏(antiquarianism)區分開來,並開創考古學田野研究法(field research)。即是與實驗室研究相比的實地考察,將土下前人居住的棲息地重現眼前,化石與考古遺址的發掘均需要田野調查。

考古學會戰績
2013 西貢鹽田梓考古遺址發掘:
發現漢代文物,及調查19世紀第一代天主教堂遺跡。
2011/2012 散頭考古遺址發掘:
發現唐代軍人墓葬遺跡。
2009 元朗七星崗考古調查:
發現青銅時代聚落
2007 鹿頸村考古調查:
發現唐代窯爐遺跡。
2004/2005 西貢黃地峒遺址發掘:
發現香港第一個(目前唯一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成為考古學會成員
分為學生、普通及永久會員,會員並非必需經過專業訓練,但要對考古滿腔熱誠。只需180港元就可成為一年普通會員(學生半價),每年獲贈會刊一本,獲得最新考古資訊,繳付1,800元則可成為永久會員。
TEXT: RINGO
PHOTO: FRANKY &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