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熱愛旅行,但要「出走」,離開香港去旅行又談何容易。倒不如以香港為目的地,來一場本地旅行。不過,去外地旅行會看旅遊指南,那麼在自己的熟悉的地方旅行又要看什麼書?香港食買玩終極天書?還是放下傳統觀光指南攻略,拿起《就係香港》,跟著它重新遊覽香港。

封面印上懷舊的郵票,寫著大家熟悉的地方,青山公路、汀九、尖沙咀,《就係香港》不是書,亦不是雜誌,是介乎兩者之間的季刊,而這一期《就係香港》2019年夏季號以「HK as a destination」作為大主題。
遊覽香港的過去
說起在香港旅行你第一個想到的景點是維港還夜景還是旺角女人街?作為本地人來一趟本地遊當然不會做一個傳統的觀光客,《就係香港》介紹了最具代表性的新界觀光路線 – 青山公路。當你以為旺角及尖沙咀是香港一直以來的旅遊勝地,其實不然,橫跨了九龍及新界的青山公路是香港六、七十年代的旅遊勝地。

翻開《就係香港》你會看見不少舊照片,有一些景點已經褪色消逝,有一些則依然受大眾歡迎。書中找來自小在元朗長大的鄧達智來作嚮導,重新走訪那些著名景點,讓大家一邊重遊,一邊細看其變遷及故事。

除了重遊昔日旅遊景點,書中更帶大家重新昔日遊人眼中的文化象徵 – 疍家和客家文化。民以食為天,要認識一個文化當然從餐桌開始。書中記者走訪了所剩無幾的客家菜館,大家不妨亦跟著記者走一遍,從飲食中了理解疍家和客家文化。

反其道而行之
看書的人買少見少,更遑論會買一本以香港旅遊為題的季刊,但《就係香港》反其道而行之。
「我們仍然相信紙本的感染力。」
因為相信紙本依然有感染力,即使在紙媒逐漸式微的情況下,《就係香港》帶著「發掘香港未完的故事」這個信念誕生。這一期更以旅行作為切入點,帶大家重遊舊地,藉此反映香港過去到現在的內在精神價值和文化身份的轉變,因為他們相信一切的重遊都是為了更好的現在和以後。而事實證明閱讀實體書的人不如你想像中的少,《就係香港》面世已經一周年,亦曾登上本地書店暢銷榜。
PHOTO:BeingHongKong
DESIGN: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