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區中,深水埗近來成為文藝地區,文青店如雨後春筍於大街小巷湧現,有簡約風格的日系店、皮革製造店、休閒咖啡店等等。然而,位於南昌街的「店小二小店」則選擇主打懷舊主題,收集香港舊物。數百呎店舖內,佈置亂中有序,可謂區內別樹一格的店舖。踏進其中,有穿越時光隧道、重回六、七十年代的感覺。「中佬」店主與一堆舊物,在深水埗究竟會產生出甚麼火花?




中年轉行做興趣
店舖由Eddie與Ricky二人攜手開設,前者原本從事設計,後者任職教育,筆者起初猜想,莫非這是一個「中佬」放棄舊業、毅然尋夢的勵志故事?Eddie:「不要太美化,我們原本不想轉行,但社會環境不容許我們這班『老一輩』做下去,便想到不如去創業。」有收集舊物習慣的二人,兩年前開始進攻主題市集,舉辦過「店小二懷舊蚤の市集」的懷舊市集。後來想打入文青市集,但因所賣並非手作,相對難申請。加上每次擺檔時間甚少,過於倉促難與客人交流,於是自去年9月起,在深水埗區開設屬於二人的懷舊pop-up store。最初租了一間舊剪刀店,後來租了一間二手書店,現時選址舊雜貨店,類似「打游擊」的概念;哪裡有吉舖,哪裡就成為他們安身之所。

店舖裝潢
設計上他們都花了心思,特意參考舊式老舖,如附近的鈕扣、成衣店,表砷看似凌亂混雜,Eddie卻指是故意做成老舖感覺:「現在流行日本、台灣簡約風,但無『自己』風味!」他們想到利用密集、亂中有序的佈置,反映出善用空間的靈活和多變。



主打高質舊物
提起舊物,大家不期然想起鴨寮街,筆者問他們何以要千辛萬苦租下地方來售賣舊物?Eddie笑說:「的確,鴨寮街賣很多舊物,但大多是殘舊不堪。相反,我們收集的舊物主要來自收藏家,或收購及寄賣的方式,所賣的『舊物』較新淨而有質素。」例如他曾於舊貨倉中找到一批用於的士車頂上的「的士殼」,屬市面罕見,而且質地耐用亦可加以改裝,也屬本地的士行業的印證。 現在社會風氣多反對消費懷舊,他們對此反駁:「迷戀舊物,部分是回憶。同時,收藏舊物並非指新的產品不好,而是舊物耐用之餘,也一份新物難以媲美的心思。」例如紅A產品,足以用上數十年;反觀時下的電器產品,壽命周期非常短,用不了多久就要換新。而且舊物也象徵了一段香港製造的光輝歷史,其耐用度、美觀和質素,吸引著兩名店主。Eddie與Ricky有時在收集舊物後,亦會動手維修,藉以延長舊物的生命。

電話解密
舊式撥輪電話的輪盤中央藏有字條,通常用來寫上電話號碼,亦印證了是甚麼年代的產物。店主們解釋,香港電話起初只有5位數字,直至人口增長,於60年代才增至6位數,至90年代才增至7位數,目前則統一為8位數。
迷上深水埗
不過讓他們堅持下去的,並非對舊物的迷戀,而是一班街坊的人情味。起初選址深水埗只屬無心插柳;但到今天,二人直言深水埗令他們意外得著很多。Ricky在此開店後,有機會與布業老闆們打交道,了解到各種式微行業的狀況:「很有左鄰右里的感覺,甚至有人會提議以物換物,仿佛成了交換中心。原先對深水埗沒有情意結,但時間久了,愈來愈喜歡這裡!」店舖吸引了社區的老中青,不少人主動找他們閒聊,例如有人想尋找童年嫲嫲買的鐵甲人,也有人想要舊功課簿、鐵皮車仔。來店舖的客人,甚麼階層也有,Eddie笑言:「雖然找舊物的人不算多,可謂稱得上小眾市場,但我們都想盡力做好,讓香港人知道找古董、舊物無須周遊列國,香港已經有一個值得你逛的地方。」這間懷舊pop-up store的壽命長短仍屬未知之數,但他們希望能盡自己所能,繼續在深水埗堅持下去。

店小二小店
現時,店小二小店開設了兩間pop-up store,分別位於深水埗及石硤尾。
地址:深水埗南昌街100號
地址:石硤尾街2號J
FB:店小二蚤の市 店小二小店
PHOTO: Candy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