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少人多,令香港成為一個垂直發展的城市。
看到愈起愈高的建築物,閃過腦海的是:升降機壞了怎麼辦?
我們每天無論上班、回家,甚至出外晚飯、消遣,都總有機會乘搭升降機。截至2018年,香港約有66,000部升降機,當中逾半已運作超過22年,部分更加已有50至60年歷史。而大部分隱身於舊式洋樓的升降機,均保留了當時的設計特色,好像拉閘升降機,從𨋢門的小窗口,透過光線和「景物」緩緩地移動,便能得知升降機正在上落。從一道道風格獨特的𨋢門,已能感受到年代的記號,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香港僅餘的復古美。

經典的黑色「冬菇掣」
我們現在所說的所謂舊式升降機,大部分都是從50至90年代出現。而早期的香港升降機,則以美國奧的斯(OTIS)、瑞士迅達(Schindler)、意大利乘賓(Sabiem)、日本三菱(Mitsubishi)及日立(Hitachi)等品牌為主。
當中迅達升降機於50年代最為普遍,而且較多是拉閘升降機。而早期的三菱升降機,都會設有一個開關風扇掣,可由乘客自行開關𨋢內的風扇,但於60年代中期已取消這功能,而其樓層按鈕同時為樓層顯示燈,在升降機到達該樓層時,按鈕的背景燈便會亮起。奧的斯及乘賓升降機的最大特色均是其黑色圓形按鈕,又稱「冬菇掣」,在60年代前製造的升降機,只要按下「冬菇掣」,按鈕便會鎖死,直至到達所按樓層時,按鈕才會彈出,若按錯了可直接把按鈕拔回取消。


𨋢門、按鈕 設計各具特色
自小開始研究升降機的Vincent,十數年前已四出「遊𨋢河」,搜尋香港的舊式升降機,他表示,每一部升降機的設計都不同,由𨋢門、按鈕,以至樓層顯示燈都別具風格,而現在因安全問題,不少大廈都更換了新式自動門升降機及電子顯示屏,但卻失去了原本的特色。好像在佐敦百達大廈,被喻為全港最窄,只有20吋闊的升降機,原為意大利乘賓製造,於1961年投入服務,其內籠以銀色凹凸紋設計,不過因2015年發生過火警,現已更換成新式升降機。而最經典的,莫過於北角大昌大廈的4部升降機,是北角區內最舊的迅達拉閘升降機,至今已有65年歷史。因多年來曾經歷過大大小小的維修及翻新,這4部升降機的𨋢門顏色及門上的小玻璃窗都有所不同。



香港首部升降機
至於香港的第一部升降機在哪裡?最多人說的是於1868 年在香港大酒店內啟用的,該址現已改建為中環告羅士打大廈及中建大廈。當時的升降機為奧的斯出品,由蒸氣機推動,速度很慢,也經常失靈。傳聞酒店為了保持升降機的運作,曾僱用了幾名孔武有力的人,在需要時以人力絞動滑輪而令升降機上升。

時代巨輪下難逃厄運
近年發生過不少升降機意外,令這些舊升降機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有專家曾指出,「舊升降機」不一定危險,如果升降機維修保養做得好,其壽命可以很長,並不會頻繁故障。然而,由於現時香港大部分舊升降機均仍未安裝新式安全裝置,又或欠缺原裝零件維修,相信這些盛載著悠久歷史、充滿復古美的升降機最終都難逃被淘汰的厄運。


拍照僅記 勿騷擾他人
由於大部分舊升降機都位於私人住宅,即使想親身去欣賞或拍照留念,也請留意切勿騷擾到他人。
圖片授權:PAKKIU、VI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