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漫遊指南-香港地區報「文藝號外」!

2018-01-04

網絡總是流行著各種「打卡熱點」、「文青地圖」、「呃like勝地」等18區地圖,教香港人週末去勻這些景點,影張相放上網瘋狂吸Like。然而,虛無的like背後,香港人對自身的地方認知可有多少?香港有不少有豐富歷史、文化價值的地方,但著名建築物背後甚至連本地人也了解不深,於是Carmen Ng和鄧家宙博士(鄧博士)毅然決定合力打造史無前例的地圖書,前者走遍18區考察寫生;後者於各大圖書館翻查歷史,合力於去年設計出新書《香港地區報:18區文藝地圖》,以圖文並茂方式帶大家以另一視覺,重新認識我們的家。

(左) 鄧家宙,歷史哲學博士,大專講師。現任香港史學會總監、濟方學會會務監督。專志香港史、佛教史及整理本地金石文獻。主編《香港史地》、《香港歷史探究》等。
(右) Carmen,自由工作者,從事插畫工作。畢業於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因喜愛手繪獨有的質感,常以水彩和墨水作畫。曾與香港誠品及香港青年藝術協會等單位合作,二○一六年舉辦了首次個人展覽《木說》。

「你住的區有甚麼特色景點?」你,答得上嗎?

香港人要惡補本地知識

決定投放時間畫文藝地圖的契機,原來是源自他們發現香港人連對自己所住的地區都毫不熟悉。「你住的區有甚麼特色景點?」鄧博士的問題考起筆者,沙田區大概只有車公廟、曾大屋,已再答不上,連本地人都要惡補對家鄉的知識,難免羞愧。鄧博士笑說:「不少香港人連區域都不懂得分,中西區及灣仔的界線,甚至18區有甚麼都未必清楚。」家住油尖旺的Carmen,亦是在完成書本後,才發現該區有數十個有趣景點,「不是寫這本書,都不知油尖旺的足足四十多個有趣景點,咁多嘢玩!」

「文藝」背後

書本名難免令人只聯想到是文青地圖,如同教人扮Chill,好像有點離地吧,「文藝不是扮文青,而是想多提一些歷史文化的故事,補足香港插畫書的不足。」鄧博士為書名「文藝」二字解釋。的確,環顧香港書局,書本市場裡有關香港的歷史書渺渺可數,大致可歸納為兩種:一種是插畫風,但內容不夠詳盡,以兒童為對象;另一種則是歷史書級別,過於詳細卻看得令人沉悶,偏偏中間位的書,卻是少之有少。鄧博士:「我們正正想以簡潔文字介紹為主,借用地圖的概念,混合文化、藝術範疇,做出一本史無前例的插畫地圖。」有見及此,他倆便應中華書局邀請,嘗試開拓新的文藝地圖。

鄧博士解釋寫有關文藝地圖的契機。
Carmen為了此書,不時花時間落機即場素描繪畫,再回家以水彩作畫。
Carmen與鄧博士合共花了兩年時間,才完成作品。

開拓插畫地圖書

不過,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們寧願捨易取難,不甘於網上找圖片堆砌算數,「拍照只是平面,未能表達出香港形態的神粹,亦欠缺想像力。而香港的確有不少插畫,但未有人試過將整個香港畫出來。」Caremen解釋。於是他們決定結合插畫與文字,Carmen最後得花上足足兩年的時間,花上不少時間落區考察、拍照、即場素描等等,才把18區共超過400個景點盡收於筆下,為的只得一個-令大家對自己地方更有歸屬感。

M: Metropop,鄧:鄧博士,C: Carmen

M: 為甚麼選擇以地圖形式寫書?
鄧:其實是編輯提議的,我對歷史比較在行,而Carmen則擅長這個範疇,這次她亦專程以0.03mm代針筆把景點畫得很細緻。最重要是令讀者更願意親身策劃路線,善用此書了解香港景點,而地圖正好合乎所有要求。

M: 每區約有20-30個景點,是根據甚麼而篩選?
鄧: 這個問題倒考起我們,我們亦討論過很多次,拆了的還要算嗎,存在但不容易到達應否放進去?最後一致決定只選最方便大眾而又有趣的景點,最重要是吸引大家去發掘這些地方。

M : 香港的景點數之不盡,介紹景點有沒有需要取捨的地方?
鄧: 做資料搜集才發現香港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原先我們選取很多,但礙於版位不斷要去取捨,例如中西區本來有起碼60,最後只剩下一半,每個景點只能容納90-100字,有點可惜。

M: 書寫文字方面有甚麼困難嗎?
鄧:搜集方法主要靠上網和去圖書館找,但最大困難是景點選擇多,要分清哪些景點的歷史才是真,十分考功夫。

M: 畫畫方面有甚麼特別考量嗎?
C: 這書雖不算是工具書,但作為地圖繪本不可忽略真確性,所以花了比較多時間去處理地圖的真確性與構圖美感之間的矛盾。而作品又不能只是純插畫般簡單,自由度變相少點。

M: 圖畫如何做到吸睛效果?
C:香港的景點分佈很不平均,部份集中部份疏落,要衝量如何視覺上平衡美感。而香港地形很複雜,這次就嘗試從鳥瞰角度去畫,用上新的視角感,很有挑戰性。

 大埔許願樹、東平洲、薄扶林村火龍及旺角金魚街都畫得栩栩如生,甚有立體感。

香港遍地黃金

香港地原來遍地黃金,指的當然不是狗糞,而是有著深遠歷史和文化價值的景點。生於香港的人,也許都不知每一區背後都有著大大小小的故事,一點一滴捱過歲月洗禮,才建造成今日美麗的地方。走遍香港地,區區有故事,不過要數心目中最值得推介的地京,他倆選擇葵涌與深水埗。

Carmen:「全港無其他商場可代替葵涌廣場,可謂稱得上香港少有小店林立的傳奇!」

香港小店之最-葵涌廣場

別輕看葵青區,既有賞葉拍攝熱點的青衣公園,又有劇院,甚至有另類南亞小社區,不過最重要的景點當然少不得葵涌廣場吧!Carmen:「全港無其他商場可代替葵涌廣場,它可謂稱得上香港少有小店林立的傳奇,更是女士潮聖必到之地。」價廉物美,就是葵廣的代名詞。鄧博士解釋,葵涌廣場有數百個舖位,地產商曾想收回發展,但因成立之後已賣給不同商戶,變相大財團壟斷不到。多虧業權夠分散,造就各式小店,不論時裝、小食、米線、日韓美食、精品,這裡總會找到合你所想。

貫徹香港精神-深水埗

鄧博士:「很多人說中環代表香港的核心價值,我不同意,我會說深水埗才真正代表香港能屈能伸的精神。」

如果說葵涌廣場造就了香港小店的興起,那深水埗就是背後香港精神的根基。鄧博士:「很多人說中環代表香港的核心價值,我不同意,我會說深水埗才真正代表香港能屈能伸的精神。」深水埗自20世紀已成為貧苦華人聚居的區域,因石硤尾大火經驗,政府後來發展各類房屋政策,都以深水埗為試點,不論公營私營或豪宅屋苑,都聚集於此區,造就了獨特的靈活性。

「以前華人窮,便吸納外國人習慣,平民化的茶餐廳正正由深水埗帶起。又如黃金廣場,有誰人會想到拆機都可以賺錢?」在這裡,早上有老人家賣菜,下午有南亞人出動,晚上墟市出現,幾乎無其他地區能及其靈活變通。「深水埗的人是窮,但他們為生存,懂得變通,正正代表香港人能屈能伸的精神。」十八區最值得的地區,實非深水埗和葵涌莫屬。

最想讀者出發去吧!

然而,要在香港留著有歷史的建築物,始終有難度。隨著重建風至,不少地方陸續消失,十年後書本上有多少地方尚存是未知數,因此他倆希望盡力為香港留下印記。此外,鄧博士亦補充:「書本以法定的18區劃份,其實只想方便大眾,但很多時未必完全單一劃分。政府的僵化管理變相限制了香港人對自己區域的理解,希望大家藉書本重新認識這個地方,身體力行,立體化地思考社會。」眼見香港人對地區認知不深,他們最想鼓勵讀者,自行規劃行程。生於斯,長於斯,拿著文藝號外,踏出第一步出發去吧!

葵青區表面平平無奇,但其實特色多多,Carmen於地圖上畫出隱形雀鳥,甚有心思。
鄧博士解釋葵廣特別之處。
葵涌廣場為他們極度推介景點之一,Carmen笑說畫的時候固然加上小食如魚蛋、珍珠奶茶、格仔餅等圖案,為外表平平無奇的它,於地圖上成為引人注目的一角。
深水埗是他們花得最多時間去研究的地區。
 

深水埗雖然是貧窮指數最高的地區,卻因其獨特風景面貌,吸引不少人專程影相,成為不少網民的拍攝場面。

《香港地區報──18區文藝地圖》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366958
價格:HK$198.00

#590

TEXT: Ellie
PHOTO: Wai、中華書局提供、部份為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