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深水埗 人文創意遊

2021-04-22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為期3年的「#ddHK設計#香港地」城區設計廊計劃,在過去2年來,一直以不同的自助遊路線和導賞團,帶領遊人透過設計作品探索深水埗和灣仔區的過去與現在。「#ddHK設計#香港地」踏入最後一年,今年以「蛻變」為主題,策劃了全新項目「深水埗人_人」,讓本地藝術工作者、社福團體,以及創意書院導師和學生,跟深水埗區的小店和居民進行社區合作,讓大家能透過遍布於區內不同角落的實體作品,感受深水埗的社區故事。

「深水埗人_人」導賞

「深水埗人_人」項目分別設有步行和單車2條社區探索路線,沿途景點更設有二維碼,遊人在掃描後,便可透過#ddHK網頁收聽線上語音導航,細聽每個景點背後的故事。香港設計中心業務發展及項目總監暨#ddHK 項目總策展及策劃人林美華 (Sam Lam)、「深水埗人_人」客席策展人梁展邦(Michael Leung),以及#ddHK 創意團隊及wontonmeen 創辦人蔡珮兒(Patricia Choi)就帶領我們走訪了一些景點,了解一個又一個的社區小故事。

梁添刀廠

碩果僅存的工藝

梁添刀廠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前舖後廠」刀具店,可算是現時碩果僅存的傳統工藝,就連以前曾在深水埗開武館的「一代宗師」葉問,也曾在這裡訂製刀具。Patricia有感現在有不少老店已經被連鎖店取代,老店老闆與客人的互動和人情味亦漸漸消失,因此希望透過「深人埗人_人」這個項目,促進年輕一代與老店的新舊融合,除可啟發年輕人的創意外,亦能發揮保育老店的作用。

華興飾品

亂中有序的雜貨攤

華興飾品是深水埗區中常見的雜貨攤,驟眼看去好像雜亂無章,但其實這裡是一個售賣各款鈕扣的小攤位。為了令店內貨品更一目瞭然,一班參與計劃的學生用取自深水埗的木材,為攤檔打造出以鈕扣和衣尺為主題的招牌,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小攤檔以賣鈕扣為主。就在學生跟店主互相了解和溝通的過程中,發現了老闆娘原來是「穿珠仔」高手,就連大品牌都來找她「聯乘」,有時候街坊的小手作偶爾也會放在這裡寄賣。

大南街垃圾站

同場首映:貓店長

大南街垃圾站的牆壁上畫有一幅叫《人人和喵dd》的壁畫,此作品是由香港藝術家Krisopher Ho聯同「城市的盼望」的一班青年義工合作繪畫。不說不知,原來深水埗有約500隻「貓店長」,全部由區內的新舊店舖飼養,可說是深水埗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只要掃描此處的導賞二維碼,就可看到香港攝影師Bobyea拍攝的影片《喵水埗》,多位「貓店長」特別參與演出,藉此以貓咪聯繫區內的新舊小店,讓大家可跟隨著牠們的步伐探索深水埗。

界限街的不規則建築
當你在深水埗街駐足,環顧四周,可有發現界限街上有不少建築物都是呈三角形或矩形?這些「三尖八角」的設計其實與界限街的歷史有關。1860年,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為了劃分清朝和英屬香港的土地,於是便劃出了筆直的分界線,把縱橫交錯的街道以直線劃開,附近的建築群亦因此要沿著界限街而興建成不規則的樓宇,於是形成了一抹獨特的香港風景。

成昌鐵車

匠人席地而「作」

要數深水埗的特色,除布疋批發、電器攤外,還有隨處可見的鐵車和席地而「作」的匠人,他們以小舖面對出的地面為工作枱,就這樣席地而「作」,製作產品和擺放貨品,成昌鐵車便是其中之一,而其中一些製作好的鐵車更會掛在鐵閘上擺賣。細看之下,會發現鐵車的藍色油漆與一般油漆不同,Sam解釋這裡的藍色油漆是他們自己研發的,有防水、防鏽的效用,老闆更把油漆塗在自己的鞋子上,實用之餘,顏色亦非常奪目!

泳發士多

閒坐士多「打牙骹」

在人情味濃厚的社區裡,總不時看到街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牙骹」,左鄰右里的孩子們就在旁邊團團轉。泳發士多正是區內街坊「打躉」的聚集地,街坊還會自備椅子坐在店外的角落「打牙骹」或休息,甚至託兒。有見及此,參與項目的社福團體導師及學生,就從區內搜羅物資,然後築起一些「關愛座」,並放在店外的角落,讓街坊能夠在此舒適地閒話家常,這設計不單促進社區經濟,更成為支持小店的窩心之舉。

南昌街休憩處——手繪標語

多國語言共冶一爐

深水埗是一個多元文化社區,不同國家、種族、文化在此共冶一爐,而南昌街休憩處就是區內各個種族的街坊最常聚集的地方。本地平面設計師兼手工招牌繪製師Katol,便連同藝術家陳靄凝共同創作出手繪標語作品,以多種語言寫上問好和一些友好的字句,象徵種族共融的社區。掃描此作品的二維碼,更可觀看音樂錄像,聽到不同種族的深水埗街坊以自己的母語唱出家鄉的熱門金曲,讓大家以音樂感受各地文化特色。

南昌街休憩處—— 《Simple People》人像

《Simple People》是得獎漫畫《城寨誌異》作者顧沛然(Rex Koo)的一系列平面作品,其靈感來自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文化。這次他把一些與深水埗有著淵源的《Simple People》名人畫像變成立體人像,而整系列作品包括有李小龍、葉問、黃霑、黃家駒、許冠傑等6個人物和7座人像,他們有的曾在這裡開武館、讀書,有些則是在這裡度過童年,每一位都與深水埗這個社區有所聯繫。其實深水埗這個被認為是龍蛇混雜之處,也是卧虎藏龍之地。

深水埗 人與人

對於這次「深水埗人_人」項目,Sam表示最深刻的是「泳發士多」的關愛座,因為團隊設計時觀察到在寒冷天氣下街坊可能會坐得不舒適,而作為一個讓街坊「打牙骹」的地方,理應具舒適度,所以才決定用皮革這種物料,體現出設計的本質其實並非只講求昂貴和漂亮,而是要切合實際需要。而Michael則認為,深水埗一直都是一個可以新舊共存的社區,他們在區內布置時,一些老街坊會走來「八卦」,表現友善,不會覺得他們阻礙區內生活,這種溫暖的人情味是其他社區少有的。「地膽」Patricia 補充,深水埗街坊的人情味,區外人或許很難感受得到,例如放在路邊的盆栽,都是街坊的「自建花園」,他們把漂亮的花放在所有人都會走過的路上,其實都是想跟街坊和途人分享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