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海軍商場的最後風景

2020-10-25

60、70年代香港城市發展及經濟起飛,令港人的消費模式也起了顯著的變化,18區的辦館和士多相繼沒落後,隨後有購物中心(沒有冷氣的非密封式室內購物場所)及建於舊區或住宅區的「民生場」落成,經營與民生相關的生意如跌打店、補習社、水電裝修店、美容店等。

54年前,本港第一座購物商場──海運大廈正式開幕,是當時全亞洲第一個購物商場,50多年來仍然是消費業界的重要柢柱。然而,不是每一座商場都抵得過時代巨輪,就如海軍商場即將要面對遷拆重新發展的命運。燈滅人散之前,不如回顧它的故事。

海軍眼中的香港

鄰近灣仔海傍的海軍商場,顧名思義是為海軍水手而設。因位置隱蔽,加上樸實外觀,很難令人留意得到。不過,它當年也曾經擔當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商場於60年代由軍人輔導會興建,由於連接旁邊的分域碼頭,所以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艦停泊碼頭後,海軍首先踏足的地方就是海軍商場,這亦是海軍對香港的第一印象。最高峰時,碼頭每年接待數萬名登岸的海軍,但自從2013年填海後,海艦轉向在中環碼頭停泊,海兵聚滿海軍商場的情景亦難再復見。

商場內充滿著70年代氣息,牆上掛著舊式電子顯示屏,兩旁則掛滿不同國家海軍的勳章。
海軍商場以前就在分域碼頭旁邊,現時該處已填海。

被抹走的歷史色彩

每次船艦停泊期間,逾千水兵會停留香港約2至5天,商場供登岸水兵購物,及提供不同服務,如洗衣、理髮與旅遊指南等。樓高4層的商場,地下和2樓都是商店,現在只餘下約10間老店如紀念品商店、首飾店、理髮店和裁縫店仍在營業。當中嚴師傅經營理髮店逾40年,全盛時期每日要修剪50個「海軍頭」,即現今仍流行的男士髮型”crew cut”,另也有不少本港政商界人士特意光顧。

大部分商店已人去樓空,位於地下的紀念品店間中會營業,到訪當日則剛好關門。
於2000年,商場內的麥當勞有啤酒和薄餅售賣,雖然現已結業,但場內仍保留著舊式卡位座椅。
商場只招待海軍及軍人輔導會會員,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商場即時填寫表格申請成為會員,會員卡設計充滿歐陸式風格。

商場遷拆在即,現在門可羅雀,店舖亦難以留守,一個曾向國際打開接待之門的重要地方,正在面對城市發展與歷史意義的保育,為我們帶來思考如何平衡、甚至可持續發展的課題。

海軍商場

地址:灣仔龍景街1號

*只招待會員。公眾人士於場內拍攝需事前向軍人輔導會申請。

TEXT:EUNI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