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我城動物誌 (下)

2017-11-17

香港以往盛種水稻,曾廣泛以黃牛及水牛作為耕牛。隨着七十年代農業式微,農民不再種植稻米,耕牛被流放。這數十年間,不斷繁衍的牛隻被視為社區問題,直到近年流浪牛才開始被重視起來,究竟有多少流浪牛於18區中四處流浪?

梅窩牛牛之家

大嶼山一直都有牛隻出現,近年以梅窩的黃牛最受關注。緣起2012年中,當時漁護署計劃把梅窩最後十四隻黃牛移走八隻,促使關注動物權益及愛牛者連結起來,成立了「梅窩牛牛之友」,爭取十四牛一隻不能少。在與漁護署、梅窩區議員及鄉事委員會進行的會議上,「梅窩牛牛之友」承諾組織義工,協助社區人牛共融,換取十四黃牛原區保留。

自此,義工積極協調人與黃牛之間的關係,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牛糞!滿街牛糞在某些居民看來,是一種污染,亦都增加了清潔工的工作量;但其實牛糞是未完全被消化的草,內含有益微生物,社區未被石屎化前,對植物和泥土有善。「梅窩牛牛之友」亦正看中這點,發起齊齊撿牛糞活動,與義工一同收集牛糞再轉贈當區農場,種出美味作物,再與義工分享。為了保育黃牛,社區似乎更有凝聚力量,這到底是黃牛得益,還是社區得益? 

沙田隆亨邨 人豬共融
野豬是全港唯一可被合法射殺的動物,每年大約有40隻被判斷為有攻擊性而被射殺。去年11月5日,西貢野豬狩獵隊攜同長槍,到達隆亨邨獵豬,大批居民大家出言護豬,最後狩獵隊收隊離去;豈料狩獵隊突然折返準備殺豬,引起居民譴責。當天與狩獵隊同行的記者Roni亦看不過眼,「有人向漁護署提訴野豬吃了山墳上的生果祭品,狩獵隊到場向野豬投摘石塊,認為野豬沒有避開就是不懂怕人,對人有危險性需要被射殺。但在掉石塊時,狩獵隊卻用食物利誘,整整事件並不公義。」

Roni又說,隆亨邨山坡有鐵欄圍封,野豬其實未有走出滋擾居民,反而有許多住客表示,多年來一直看著野豬家庭成長,感覺親切,從來都雙安無事,不希望殺射野豬,甚至早已把野豬當作社區一份子。而就現場所見,Roni親眼看著野豬與貓兒玩耍,並不兇惡勇猛。自此,Roni加入了護豬行列,三小時內籌得700名居民簽名,拯救野豬一家性命,其後更成立了野豬關注組,積極研究和爭取野豬權益。

香港野豬關注組幫忙清潔隆亨豬豬家

香港野豬狩獵隊
亞洲首個關注野豬權益的團體,首要項目是積極爭取納歸漁護署或重歸警隊,不應由民間組織擔任;第二,他們跟漁護署及相關部門舉行定期會議,商議野豬保育工作,如以絕育放回,控制野豬數量;最後,關注組努力推行教育宣導工作。而沙田隆亨豬,便是人豬共融的絕佳示範,義工甚至會幫忙清潔豬家。當天險死的野豬一家,今天已成為了隆亨豬的特色社區景點。

看到野豬要怎樣?香港野豬關注組提提你。最後那項是重點吧!
#394
Text Rainbow
Photo Franky,Wai,Basa,香港野豬關注組,香港觀鳥會燕子研究組,動物朋友,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