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題:18區中,深水埗有座嘉頓山、港島有座太平山、那麼尖東緬甸臺走上去的是甚麼山?
問十個人,十個都反問:尖沙咀哪有山?以為我開他們玩笑。
坐落於尖沙咀緬甸臺的訊號山其實大有來頭,昔日肩負起向船隻報時的責任,於2015年更被列為法定古蹟。
今天尖沙咀的沙灘已經填平、九廣鐵路早已開走、掛在新世界中心外牆的張曼玉海報也都不在了,唯獨訊號山多年來依然「大隱隱於市」。

訊號山又叫黑頭山
潮流喜歡推介隱世秘境,愈僻辟的愈受讀者歡迎,沒想到尖沙咀都有個隱世的山頭可以一寫。 訊號山(Signal Hill)之所以叫訊號山,是因為港英政府在1907年在這裡興建了一個訊號塔,取代了原先設於水警總部(現為1881 Heritage)的報時塔,讓當時的皇家香港天文台在這裡向船隻報時。訊號塔旁還有一座小型建築物,在熱帶氣旋吹襲香港時,那裡就會懸起風球訊號到當眼處,讓附近的人能知道風暴消息。 歷史專家高添強指,訊號山對香港的航海交通有極大意義,因為船隻要定位必須知道經緯線,而緯線就是用時間計出來的,在未有無線電的年代,訊號塔的報時就是航海的人唯一的依靠。「準確度很重要,如果不準確船長計錯數,到幾日後發現時,船隻已經偏離航線很遠。」 隨著無線電報時變得普及,訊號山在1933年就停止運作,訊號塔自此亦被荒廢,後來經過修葺,變成了現在的訊號山花園。

尖沙咀為何叫尖沙咀? 當時九龍半島的最南緣仍是一個沙灘,呈彎彎的「嘴」形,尖沙咀因而得名。半島酒店的位置就是沙灘外的位置,地也是填海得來的。

藍煙囪碼頭
說起訊號山就不得不提「藍煙囪碼頭」,高添強表示,訊號山和藍煙囪碼頭可說是骨肉相連。訊號山停止運作後,面積被削減一半,沙石亦被運到山下海面進行填海,填出藍煙囪碼頭的地段。
葵涌貨櫃碼頭(現稱為葵青貨櫃碼頭)在70年代才建成,在此之前,香港的貨運主要集中在尖沙咀的九龍倉碼頭和藍煙囪碼頭。1910年,藍煙囪碼頭和九龍鐵路先後建成,令尖東迅速發展成接世界的交通樞紐。高添強說︰「在50至60年代,藍煙囪碼頭將香港帶到世界,使香港在戰後時期,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重要港口,在歷史上有重要的位置。」
高添強特別提到,在19世紀,有名的英泥廠「青洲英坭」的廠房設於紅磡,當時亦依賴藍煙囪碼頭和九廣鐵路運送英泥出口外銷。碼頭和鐵路就是當時工商業的命脈。

尖東今昔
隨著社會發展,藍煙囪碼頭和九廣鐵路今天已不復現,就只有訊號山見證著所以變遷。在60年代起,藍煙囪碼頭附近的九龍倉碼頭改建成海運大廈;而九廣鐵路亦計劃將總站遷往紅磡。太古洋行於1971年跟隨步伐,將藍煙囪貨倉碼頭售予新世界發展,由那時起尖東就由一個沙塵滾滾的碼頭,搖身一變成為了「潮人」聖地。
高添強指,尖沙咀早年發展綬慢,既不是旅遊景點,也不是商業中心。直到60年代,尖沙咀多了娛樂中心和商場,該地段才日漸繁華。當年香港旅遊協會更開設旅遊中心,讓尖沙咀發展成旅遊熱點。
「戰前的旅遊書不會推介旅客去尖沙咀,他們去山頂看夜景、跑馬地看賽馬、南港島的海灘,又或是去新界郊遊,沒有人會來九龍。」
這些年間,尖沙咀歷盡變化,藍煙囪碼頭舊址現在是正在興建的Victoria Dockside,名店和商廈林立,誰又會想到尖沙咀會有朝成為九龍半島的心臟?
高添強多次提到,尖沙咀是個很有個性的地方,早年華洋雜處、是帶領潮流的先鋒…再說一下去,又是另一個故事。

PHOTO: FRANKY、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