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18區】媽我很亂呀-香港怪地方精選

2018-01-04

同場加映:媽我很亂呀系列

18區的前身,可追溯至1963年,當時港英政府曾為港九區劃為40多個法定分區,直到80年代新界新界確定分區後,香港區議會制度確立,整個香港才正式劃分為18個區域。然而,香港填海區為數不少,邊界制度仍沿用七、八十年代一刀切的一套,容易鬧出不少笑話,正如以下這數個地方,總是令大眾一頭濛水。

1. 離島不一定歸離島區

一提起離島,大家自然會認為離島區分應統一歸為離島區,大錯特錯!離島區包含了大嶼山、長洲、南丫島等地,但並非全部小島歸為離島。位於香港東北部大鵬灣的東平洲,是本港最東面的海島,但原來它被歸為最近的大埔區域。而於大嶼山附近的馬灣,亦出奇地歸於荃灣區。鄧博士推斷是因離島過於分散,不能依賴單一區議會管理,所以只能以大區兼小島的方式管理區議會,方便區議會處理居民工作。

離島區域。

2. 觀塘黃大仙100米差天共地

香港浸會大學啟德校園(舊空軍基地),位於九龍啟德機場東側,近觀塘道兩旁一帶,但被政府歸納為黃大仙區。而相距只有100米的牛池灣三山國王廟,位於九龍平山的坪石邨之側,名義和地理上都靠近黃大仙祠,卻被歸納為觀塘區,可見政府僵化劃分區域邊界的制度缺口。

牛池灣三山國王廟,被歸為觀塘區。
較近觀塘區的舊空軍基地,被納為黃大仙區。

3. 曖昧不明美孚

眾所周知,1860年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部一大半割讓給英國。界限街就成為清朝與英屬香港的界線,界限街以北的屬於新界,以下為九龍區,但位於界限街以北的美孚竟然屬於九龍。鄧博士解釋,由於美孚由填海而成,1937年界限邊界被推至山邊,而位於荔枝角的美孚新邨,剛好被位於界線附近,地理上而言應歸為新界,但為了分便行政管理,被歸為九龍深水埗區。

美孚新邨地理上歸為新界,但行政上被歸為九龍區。

4. 荔枝角長沙灣站錯配

美孚、荔枝角與長沙灣站堪稱香港百慕達金三角!不知大家可曾在長沙灣站才發現長沙灣廣場在荔枝角站,深水埗政府合署於長沙灣站出現?研究城市學者林兆榮指,早期車站的設置是根據該區需求而建造,長沙灣站位於深水埗北部,最後車站則按最近的長沙灣邨命名。至於今天的荔枝角站,可謂與荔枝角毫無關係,實際上位於長沙灣。但由於長沙灣已用來命名,故以荔枝角站命名,相信是取自附近的荔枝角道。

這兩車站不時被大眾詬病指示混亂。
#590

TEXT: Ellie
PHOTO: Wai、中華書局提供、部份為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