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曾經有聲音提出,要拆掉某段電車路軌,以改善交通擠塞的問題,隨即惹來一片聲討。只因坐在電車上層,緩緩地沿著電車路而行,已成不少港島居民日常,那份悠閒而獨特的風味,更吸引不少遊客專程朝聖。
擁有114年歷史的香港電車,早已不止是純粹的代步交通工具,同時承載著香港的歷史文化。且讓收藏家張順光和「程尋香港」的佐治,帶大家從城西出發,探索這百多年來的電車與香港人文歷史的淵源。

初期的電車路線
香港電車自從1904年投入服務以來,不但成為港島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其悠長歷史也令不少人著迷,收藏家張順光(Alan)就是其中之一。從最早期的電車路線演變至今,Alan說西區見證著這百多年的歷史。「第一條行走的電車路線,是從港島最西端的堅尼地城開往銅鑼灣。當時香港的政治經濟中心位處中環,而石塘咀是著名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電車更是城西的重要交通工具。」

雙層電車演變歷史
採用雙層電車的系統,是香港電車的一大特色,更是全球獨有的風景。收藏了大量電車珍藏舊照的Alan,卻指初期的香港電車並非雙層設計。「第一代電車分為頭等和三等,當時只有單層電車,後期為了應付增加的載客量,改裝成為雙層單車,車頂加建欄杆及座位,不過第二代電車的上層屬無蓋開蓬設計,至第三代(1920年代)才開始才加上帆布,到後期再改用木質固定上蓋。」

歷經過百年歲月洗禮,現時在香港路面行走的電車,已由通車初期的單層,演變為最新式的第七代,2016年開始更有冷氣電車投入服務。舊式電車隨年月漸漸退役,唯獨仿戰後型的「120號」電車,至今仍繼續為市民服務,其復古風格更吸引不少電車迷。「這部『懷舊120號』,跟第三代設計很相似,雖然仍在路面運行,但跟以前行駛的第四代相比,已有所翻新,如變壓器從原來的司機旁位置移往車頂。現時行走的懷舊版電車,只有這輛120號,所以有不少乘客都會特地為它而來。」

反映時代的珍藏車票
自從30年前買下第一張電車舊照片,Alan被相中的第一代電車吸引住,開展其電車收藏之路,多年來的珍藏除了照片,還包括跟電車相關的周邊物,如車票、郵票、以至電車公司的內部文件等。透過一張張陳舊的車票,反映香港的不同時代。Alan排列著車票的時序,細說車票蘊藏的背景。「電車於1900年代通車初期,頭等和三等的票價,分別為1毫及5仙,然而一般市民當時的月薪只有一、兩元,一程電車的車資,已佔去他們很大比例的薪金,是種高消費的交通工具,不像超過一個世紀的今天,乘搭電車已經變得相當便宜。」


在眾多舊電車車票中,Alan說收藏價值最高的那張,是1942年香港日佔時期,日軍設計的三等車票。「它的製作很精美,底部紋理相當仔細,由於市面只此一張,所以這張三等車票,比日佔時期的頭等車票更珍貴,價值1萬5千元。車票設計也反映時勢,好像早年的車票背後,只印著「清潔香港」般的溫馨提示,後來才成為商業的『廣告位』。另外,電車車票一直由英國製造,直至1967年發生的暴動,令本土意識抬頭,車票因而轉為香港印刷,而九倉於1974年收購電車公司,車票也印上新的logo。」




城西「叮叮」電車回顧展
日期:即日至11月30日
地點:香港今旅酒店1樓、2樓及28樓
費用:全免
TEXT:C LONG
PHOTO:NICK、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