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發展總離不開政府與地產商聯手大拆特拆的思維,令歷史建築紛紛從我們的版圖消失,換來的是一座座一式一樣的高樓大廈摩天建築。趁重建工程動工,就讓我們把握時間,細意漫步全港18區,尤其中西區的大街小巷,透過歷史建築重構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

中區警署
位於荷李活道的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建築群,是現時全港歷史最悠久、最具英國維多利亞及愛德華時代特色的建築。中區警署主座樓高四層,當中的希臘式柱子及羅馬圓拱更令建築物古意盎然。

前裁判司署
前裁判司署始建於1914年,外牆由紅磚及花崗岩建成,大樓西北面更加建了圓頂小教堂,增添肅穆感覺。最特別的,是建築物內特別設有獨立通道及地下隧道,以便職員安全押解囚犯進出裁判司署。裁判司署於1979年遷出,其後先後被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入境事務處的會所及香港警務處的會所使用,現時香港政府正計劃將其發展為旅遊設施。

藝穗會
如果你沿著蘭桂芳向荷李活道信步而行,一定會看到這座啡、白相間的藝穗會大樓。藝穗會始建於1890年代,曾為牛奶公司辦公室所在。藝穗會大樓在荒廢十多年後,於1983年12月大樓重新開放,用作舉辦藝穗節活動。1987年,大樓正式轉型,為本地及海外藝術家提供表演及交流場地。下次路過藝穗會,看展覽或表演之餘,不妨到 rooftop garden來個悠閒的 happy hour。


孫中山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的所在地「甘棠第」於1914年建成,原為香港富商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樓高四層。整座大樓的建築屬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弧形陽台有希臘式巨柱承托。內部裝修瑰麗堂皇,色彩斑斕的玻璃窗、陽台牆身的瓷磚,以及柚木樓梯的欄杆至今依然保存良好。甘棠第不單在外觀上美輪美奐,亦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並有供電線路舖設的私人住宅,堪稱香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孫中山紀念館置有兩個常設展廳,展出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化的視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
Photo/wi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