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香港老字號】Ascot Chang 詩閣:三代西裝人

2021-11-22

「希望Ascot Chang作為一個香港品牌,能繼續承傳下去。」 Ascot Chang(詩閣)第二代掌門人張宗琪(Tony)由衷地道出對品牌的期盼。詩閣的度身訂造(Bespoke)西裝,早在國際間闖出名堂,當青黃不接彷彿成為傳統工藝逃不過的命運,創立於1953年的Ascot Chang,卻已傳承至第三代,目前由Tony和兒子張奕庭(Justin)掌舵。一針一線,連繫三代人,成就了一個品牌,到底張氏的守業秘訣為何?

屹立香江68載 喬治布殊、里安納度皆為客人

十年人事幾番新,在變化急遽的香港,不出三數年,城市便已人面全非,然而,詩閣已然屹立香江68載。張氏三代人的故事,就從已故創辦人張子斌手中開展。年僅14歲的他,由寧波到上海拜師學藝,專門做恤衫,其後於1949年前來香港,銳意發展其恤衫王國。1953年,在尖沙咀金巴利道開設首家恤衫專門店。品牌在1986年臨來轉捩點,在紐約設立分店,並首次提供訂造西服套裝服務,把上海「奉幫裁縫」的傳統極藝發揚光大。憑著精湛手藝以及真誠的待客之道,詩閣的西裝獲得全球各地名人青睞,美國總統喬治布殊、NBA球星Grant Hill、影星Leonardo DiCaprio和傳奇建築師貝聿銘等人都是其客人。

店鋪剛在尖沙咀金巴利道落戶之時名為「新星」,後來才易名「詩閣」。(@theculturist 2021)

用料講究 「四功」力臻完美


詩閣的西裝能夠在歷年來獲得一眾貴客支持,關鍵有三,一是手功,二是用料,三是待客至上的態度。

軟、輕、有彈性,就是詩閣西裝的三大特點。「西裝的肩、領位要像盔甲般箍著身軀,同時亦要輕;做恤衫亦同樣,領不能『死咕咕』,硬、挺之餘要『活』,這就是精粹所在。」言談間,Tony的自豪與滿足溢於言表。而要做到以上各點,手功和用料兩方面都要配合得天衣無縫,才可使西裝不致死板。詩閣西裝的襯頭混合了羊毛、棉、駱駝毛,為了使之更有彈性,亦特意加入小量馬毛。「要將面料和襯頭二合為一,就是靠用針縫起,好像三文治一般,很考功夫。」他形容,西裝裁縫四功中,刀功、手功、車功、燙功,缺一不可,而燙工更是箇中關鍵。

Ascot Chang廠房內的紙樣資料庫,有過萬個客人的度身資料。(@theculturist 2021)


與智利客人成莫逆之交

至於待客至上精神,從Tony分享的一個小故事中不言而喻。時光倒回八十年代,詩閣每年都會接待一位來自智利的蘇聯猶太客人,這位白手興家的生意人從蘇聯移民到紐約,經香港到中國採購口罩、紗布等醫療用品,認為詩閣的西裝「又平又靚」,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老主顧,與家人一同來港時,張氏一家更會帶領他們到處遊覽,遂在年月間建立了深厚感情。他七十大壽那年,還特意帶同二三十人的家族,來香港開了一個盛大的生日派對,邀請詩閣家族參與。在他的誠意邀請下,張氏一家更在20年前到了智利探望他們,成為了兩家人珍貴的回憶。若非詩閣以客人為先,試問兩個家族怎能夠跨越裁縫和客人之間的關係,結成莫逆之交?

劉德華於電影《偷聽女人心》所穿的西裝也是由詩閣贊助。(@theculturist 2021)

傳承三代 張氏父子的守業故事


常言道:「創業難,守業更難」,由張子斌奠定的基業,歷經三代人,如今詩閣仍然是香港西裝界赫赫有名的品牌。說來有趣,Tony和Justin兩父子其實原本都沒有接手家族生意的打算,也許是流著同樣的血之故,兩父子決志守業的原因,竟是如此相似。

在加拿大修讀電腦和數學的Tony,大學畢業後原本欲在當地求職,但是父親突然心臟病發,手術過後,Tony便遵從父親的吩咐回來香港打理生意。當時,對詩閣的生意一無所知的他,原本盤算只做兩年,怎料他竟樂在其中,並從此全情投入。「原來爸爸建立了一個很好的Reputation(信譽),有很多很重要的客人,許多客人亦經常回來造衫,所以我就開始到工場學做恤衫,了解裁縫的知識。在過程中,愈做愈有興趣。」


詩閣目前在紅磡設有過萬呎的製衣廠。(@theculturist 2021)

時至今日,兒子Justin已逐步接手家族生意,如今官仔骨骨的他,沒想到當初竟不被父親寄予厚望。「我本想栽培他成為第三代,但過程中我也放棄了,因為他讀大學之前,著衫好『褦襶』*,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穿衣要大三四個碼才有型。當時曾經為他造過恤衫,但他總推說不合適,老是穿寬鬆T恤,所以我覺得他未必能接手。」Tony笑著憶述這段往事。

幸好,事情並未如他所料。在紐約康乃爾大學修讀紡織和服裝管理的Justin,受2008年的金融海嘯影響,畢業後未找到正職,於是過著星期一至五實習,周末就到詩閣紐約分店工作的生活。親身接待過客人後就如同父親一樣,確切地感受到爺爺建立了自己的西裝王國,於是決意繼承家業。由於他在大學修讀相關學科,故對西裝面料、構造、fitting等方面的認識,與父親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說真的,西裝他比我還熟悉。」Tony的語氣中,不無欣慰,足見Justin的能力早已贏得父親的信任和認可。

*即「呢啡」


詩閣仍然保有終生為客人換領換袖的服務,從中可見洋服界惜物環保的傳統。(@theculturist 2021)

當《大叔的愛》遇上傳統品牌


長江後浪推前浪,品牌交由年輕的第三代接手,帶來新氣象之餘,亦讓更多人認識詩閣的傳統工藝。早前ViuTV的港產BL劇《大叔的愛》成為全城熱話,飾演地產公司職員的MIRROR成員呂爵安和盧瀚霆身上所穿的西裝,正是由詩閣贊助。近日,劇中的兩套西裝和恤衫更在南豐紗廠的展覽《土生洋相: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中展出。傳統工藝品牌願意贊助港劇史上第一部BL劇,如此這般的氣度和胸懷,大概就是詩閣能夠歷久彌新,邁向七十載的秘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