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文化匯聚地富德樓的艺鵠,創辦人馮美華(May Fung)打從2008年接手民間學者馬國明的「曙光圖書」後,便一直以獨立書店的姿態為本地讀者提供著主流以外的另類閱讀選擇。由初時售賣獨到的外文書籍為主,到現在嘗試引入題材多元、讓讀者感到驚喜的中英讀物,艺鵠總是走在閱讀先鋒的位置。除了擔當本地讀者的引路人外,艺鵠在推廣本地文化及獨立出版亦不遺餘力,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藝文活動,嘗試開拓實體獨立書店更多的可能性。

獨立出版的必要
自2014年起,艺鵠從1樓搬往14樓的現址,空間比以往大了,窗前有明亮寬闊的座位供人閱讀,售賣的書籍選擇亦更多,中英各佔一半,題材涉獵藝文、社會、政治及哲學等。書店推手之一的阿洋表示,書店的選書主要基於他們各自的喜好,內容亦離不開藝術與文化,但一定不會選入「三中商」出版或是較為迎合主流口味的暢銷書,支持本地獨立出版的書籍是他們的己任。「近年我們亦有開始參與出版的工作,目的當然是為了讓更多的獨立作家或藝術家能繼續創作及發聲,更重要的還是希望推動本地閱讀的多元性。」

如此著重獨立出版,原來是有見近年作者的審查情況愈趨嚴峻。書店另一推手Susi指,聽過不少聲音反映跟大出版商談洽後,作者未能按原意撰述內容。「若大出版商帶審查機制,久而久之這些作者的生存空間只會愈來愈小,甚至不再出版任何作品。對於讀者而言,最終他們亦只能閱讀順從大出版商內容及做法的書本,長遠來看,這是影響著整個城市下一代對於教育、學習和選擇的權利。」而獨立書店於此的意義,是提供了空間與平台予小眾作品能夠繼續得以發佈。

不只是書店
細談下,了解到這裡並非一般的樓上獨立書店,還是一個凝聚本地文化力量的空間。主力負責舉辦書店文化活動的Mimi表示,獨立書店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如閱讀分享會、書評會及放映會等,能帶動更多人前來閱讀,甚至是養成閱讀習慣。「例如有些人本來只愛看電影,舉辦放映會聚集他們前來,能吸納一群新的讀者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流。」香港向來缺乏藝文空間,為獨立書店賦予另一身分,搖身變成文化活動分享的基地,供大眾吸收文化養分,何樂而不為?


「這裡表面上是一間書店,但實際上是以書店之名連結不同的人。」Susi笑著解釋,「這種連結是比較開放的,任何人都可進出這個空間,你不必要是一個文化人或藝術家,你可以是住在附近的一個街坊,一個經過的途人,前來發掘你想知的事物,這裡容許很多的驚喜及可能發生。」一座城市的開放與進步,從來都需容納不同的聲音及文化;而獨立書店的價值,正正是在彰顯著一座城市文明的多元性。


Info
艺鵠書店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富德樓14樓
電話:2893 4808
Facebook:Art and Culture Outreach|艺鵠
PHOTO: BILLY
#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