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法國五月精選】「法式奇珍」展覽:渾然天成的藝術品

大家看了月初上映的《環太平洋》續集了嗎?今集人類一方的機械人系列再度加碼,衍生出不少新機設計花款,機能通通升級,但就失卻了首集中機械人應有的沉實感。反觀那些勢要破壞地球的怪獸 KAIJU 形象鮮明獨特,一隻隻從海路、山路突入的奇珍異獸各有不同生態背景、活動模式,體態靈活有神,打起來氣勢磅礡,吸引力絕對不輸人造設計品。

是的,早在人類造物之前,大自然已經精心設計了不少渾然天成的藝術品,以前的貴族、藩屬國都是從自然取材,將大自然的奇珍異獸進貢給皇上主子;而歐洲的冒險家亦愛將旅遊時搜集回來的珍品製成標本,當中蘊含著的生物知識和藝術價值,皆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今年法國五月中,就有一個名為《法式奇珍》的展覽,一舉展出歐洲收藏家數個世紀所蒐羅的各地奇珍,當中包世間罕見的動物和植物、奇異瑰麗的礦物、以及精巧玲瓏的藝術品,大部份均是首度在香港展出,機會難得!

大家有聽過珍奇櫃嗎?今次《法式奇珍》展覽的展品全數為貨真價實的真品標本,這項蒐集工程,原來早在數百年前經已展開。翻查歷史,其實早於十六世紀開始,歐洲探險者陸續踏足亞洲、美洲、非洲等等的「新大陸」,凱旋回歸之際,亦將這些地方的珍品陸續帶回歐洲。歐洲的收藏家們視這些奇珍為掌上明珠,把來自世界各地的 SSR級稀世珍品安置於櫥櫃或小房間裡,通稱為「珍奇櫃」,以作日後鑑藏、賞識之用。正是從這些各式各樣的「珍奇櫃」開始,歐洲的學者們開始建立起自然科學的分類體系,為十八和十九世紀的科學研究奠下了基礎。

歷史就說到這兒,今次展覽除了主打「珍奇」以外,亦希望引發大家思考,藝術品是從何而來的呢?一定是由藝術家人為製作?我們不時感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自然景觀、生物,以及物種演變出來的體態、功能又能否視為一項藝術?策展人希望帶領大家走進「珍奇櫃」這個充滿魅力的世界,反思自然科學與藝術間的界線,探索大自然的「珍奇櫃」歷年來教一眾藝術家和收藏家趨之若鶩的奧妙之處。

展覽承蒙於1831成立並致力保存「珍奇櫃」傳統的Maison Deyrolle及Musee du Vivant的支持,觀眾將有機會欣賞經細心挑選由十八世紀至今的藝術及自然珍品。

「珍奇櫃」的展品豐富多元,包含城市罕見的動物和植物、礦物,亦有來自異國,精巧玲瓏的藝術品,暗暗道出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的道理。策展方希望大家在欣賞之餘,也意識到自然的美麗與及保存的困難,而這些都是當代藝術家們所注目的議題。

法式奇珍: 由自然科學到藝術

日期:2018年5月25日至8月19日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
免費入場

*展覽另設兒童「奇珍櫃」DIY工作坊,定期於5月至7月舉辦,免費預約即可參加。
—————————-

TEXT: 一樹
PHOTO: 策展方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