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個幸運兒
「謝曬皮」的真人一點也不「謝皮」,不時大笑,說話直率,但她表示筆下角色是在「畫自己」,隨心地畫出對日常生活的細微觀察,因而引起網民的共鳴。
不過,她亦時刻提醒自己like數不等於一切,也不甘於故步自封,2015年遠赴英國進修;她也不愛賣弄自己的成功故事,常常強調自己只是個努力的幸運兒。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視覺藝術;2015年遠赴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坎伯威爾藝術學院修讀碩士。2012年成立Facebook專頁,意外地大受網民歡迎;2013年發表第一本圖文作品集《我活著就是罪》,同年舉辦首個個人畫展。

m:metro Pop T:TSE SAI PEI
m:「謝曬皮」在網絡上受歡迎,是否反映很多香港人經常「謝曬皮」?
T:我猜普遍來說,是的。或許很多年輕人像我一樣,畢業後不願意打工,覺得打工沒有未來,感覺是付出的勞力和得到的回報不成正比,年輕人流動性很低。當然這亦是不少大城市的問題,同時是香港的問題。不過我不肯定是否真的很多人喜歡自己,Facebook like數未必反映得到,因為在Facebook按一下like沒成本嘛。
m:前年為何決定去英國讀書?
T:當初做謝曬皮的原因是,厭倦公司的重複性工作,但原來做「謝曬皮」慢慢地都會重複一個pattern:每早起身check email,做job,完成,跟以前工作沒兩樣。但這是我喜歡的事情,不應該是如此吧。所以那時候有點困擾,希望有些轉變,於是去讀書,轉個環境,看看會否有進步。
m:在英國,最大得著是甚麼?
T:最大得著是發現自己很不濟,無論是做人、做設計師、插畫師,或純粹是一個公民,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學校裡有不同國籍的同學,他們的作品真的很厲害,思維亦很不同。外國人很早就自立,香港人較遲,好像我現在仍和父母住,相信不少人亦如是。在倫敦那年,是我唯一獨立地生活的時間;仍然像個BB,一個成年人應該認識的東西我也不懂。那一年學懂如何自立,這是最珍貴的。
m:你喜歡在英國還是香港生活?
T:該怎麼說呢?在英國時很想念香港的生活模式,身處香港便渴望回去。我想我喜歡這裡的活潑。這麼小的一個地方,港島、九龍和新界已有三個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我住新界,工作主要在港島,吃喝玩樂會去九龍。這裡很特別,一個小城市,日與夜已看到不同面貌。
m:在香港,「做自己喜歡的事」與「安穩生活」是個取捨?
T: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我自己是非常幸運。運氣來臨之前,如果我甚麼也不曉得,毫無準備,運氣來了我也未必能處理。我想「努力」是不二法門,講到口臭了。努力的底子在每人身上不停發酵,直到一天的某一點,遇上幸運便可結合。但努力又未必能夠成名,不一定有回報。我怕我的故事給很多人有幻想:一個普通人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又可維生。但我的路不能應用到所有人吧。

謝曬皮筆下的廢青進化史
謝曬皮
插畫師。
FB:謝曬皮 TSE SAI PEI the incapable
TEXT.LORRAINE
PHOTO.BI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