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文字狂】香港圍村名 有邊讀邊?

2019-01-15

「稔凹村」、「鶴藪圍」、「寨乪村」,你懂不懂得讀?相信大家看到這些難讀的鄉村名稱時都只會有邊讀邊,甚至沒邊自編。香港部分鄉村的名稱都是源於新界原居民的方言。原居民的方言以圍頭話和客家話為主,而客家話在70年代曾是新界各個鄉鎮的通用語。別再自編讀音了,一起來學學香港村名的正確讀法吧!

寨乪村 CHAI KEK

寨乪村位於大埔林村。根據《清稗類鈔·經術類》:「乪,音囊,水之曲折也。」「乪」,讀音nong4(囊 ),意指彎曲的河流。而「乪」一字的粵語讀音kek6(劇)源自客家話。

馬牯纜 MA KWU LAM

馬牯纜位於新界大埔區西貢。根據《玉篇》:「牯,牝牛。」「牯」讀音gu2(古),意指閹割過的公牛或母牛。

鶴藪圍 HOK TAU

鶴藪圍位於北區粉嶺,是粉嶺原住村落之一。根據《說文》:「藪,大澤也。」「藪」讀音sau2(手),解作湖澤,或意指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地名源自粵語俗語的「鶴竇」,即鶴鳥聚居的地方。由於找不到相應的中文字,所以就以字意相近的「藪」字代替,但保留粵語讀音dau3(竇)。

犂頭石 LAI TAU SHEK

犂頭石位於大埔區。根據《說文》:「犂,耕也。」「犂」,讀音lai4(黎),意指耕種或耕地翻土的農具。

大埔滘 TAI PO KAU

大埔滘位於新界大埔區元洲仔一帶。「滘」,讀名gauu3(挍),意指河流相通處,多用作地名。

插桅杆村 CHAP WAI KON

插桅杆位於沙田區城河東的一條客家村落,在多石與牛皮沙二村之間。!根據《廣韻》:「桅,小船上檣竿也。」桅,讀音wai4(濰),意指船上用來懸掛帆篷的竿子。昔日插桅杆村背山面海,由於海上常有船隻停泊及來往,所以眺望村落就有如插滿了桅杆一樣,故取各為「插桅杆」。

作壆坑 TSOK POK HANG

作壆坑位於沙田區坳背山道一帶。根據《集韻》:「壆,器之釁圻。」「壆」,讀名bok3(博),意指器物上的裂縫。「作壆坑」原名「竹壆坑」,因以竹建造小壩堵塞坑水而得名。

稔凹村 NIM AU

稔凹村位於沙田區。根據《說文》:「稔,谷熟也。」「稔」,讀音jam5(飪),意指莊稼成熟。而「稔」一字的粵語讀音nim1(黏)源自客家話。

氹笏村 TAM WAT

氹笏村位於西貢。「氹」,讀音tam5,是「凼」的異體字,意指水塘或水坑。「笏」,讀音fat1(忽),意指古代君臣朝會時手執的奏板,用於記錄參奏的內容或君主的旨意。

䃟石灣 SAN SHEK WAN

䃟石灣是位於大嶼山西南部的一個海灣。「䃟」,讀音saan2(散)。由於「䃟」字在部分電腦未能輸入和顯示,因此巴士的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以「散」字取代。據說䃟石灣是因有山石從山上滾落堆積於山腳而得名。

TEXT: TRU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