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邊爐要打得過癮,什麼最緊要?湯底還是用料?錯!最緊要是不要寫錯字! 「打邊爐」的正確寫法其實是「打甂爐」。不少常用俗語的正確寫法都被大家以寫法較簡單的同音字取代。久而久之,約定俗成的寫法就令大家遺忘了正確的寫法。今次繼續教大家常用俗語的正確寫法。

發怐愗
發怐愗(俗寫:發吽豆),意指發呆、放空。根據《玉篇》:「怐愗,愚貌。」 「怐愗」一詞是形容人愚昧無知,而加上動詞後就是形容人呆頭呆腦、 懵懵懂懂、沒精打采的樣貌。
例句:你次次開會都發怐愗,老闆當然睇你唔順眼。

謦欬
謦欬(俗寫:傾計),意指聊天。根據《莊子.徐無鬼》:「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謦欬」一詞意指咳嗽,引申意思為談笑、談吐。
例句:幾時約出嚟敍下舊、謦下欬呀?

得敕
得敕(俗寫:得戚),意指得意、神氣、洋洋自得。「敕」,讀音cik1(鉓),意指敕令,即皇帝的詔書。古時若得到敕令,就是奉聖旨而行,無論做什麼別人也對你無可奈何,所以自會得意洋洋。
例句:你睇下擦鞋仔個樣幾得敕?有老闆撐腰係唔同啲。

嗍晒氣
嗍晒氣(俗寫:索晒氣),意指氣喘吁吁。「嗍」,讀音sok3(朔),意指吮吸。「嗍氣」就是用力吸氣的意思。而「嗍晒氣」當中的「晒」是廣東話口語常用的補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有表示「全」、「完」、「光」等意思。
例句:行幾級樓梯就嗍晒氣,依家啲後生真係無用。

細孥
細孥(俗寫:細路),意指小孩子。「孥」,讀音nou4(奴)。根據《玉篇》:「孥,子也。」「孥」一字意指子女,亦指妻子和兒女。
例句:細孥仔放咗學就唔好周街蒲,返屋企做功課啦!

踎墩
踎墩(俗寫:踎登),意指失業、無工開。「踎」,讀音mau1,意指蹲下。「墩」,讀名deon1,意指由沙堆成的高丘或墊物的基礎。「踎墩」一詞原是對搬運苦力的稱呼。在早期香港,失業的男人會聚在碼頭,並蹲在縛船纜的矮柱上等工頭聘請他們。因此人們便稱這班搬運苦力為「踎墩」。後來「踎墩」一詞引伸為形容失業的情況。
例句:又講錯嘢得罪咗老細?你今次等踎墩都得囉。

乜斜
乜斜 (俗寫:咩斜),意指歪曲不正。「乜」,讀音me2(歪),有歪的意思,例如斜乜著眼、乜嘴。而「乜斜」是形容走路歪歪倒倒的樣子,
例句:行步路都乜乜斜斜,無嚟正經。

眼眢
眼眢(俗寫:眼冤),形容對某些事情或人物看不順眼、討厭、反感。根據《說文》:「眢,目無明也。」「眢」,讀音jyun1(冤),意指眼睛枯陷失明或乾枯。「眼眢」的意思是看到討厭的某人或物時如同傷害了自己的眼睛。
例句:啲情侶當街當巷攬攬錫錫,見到就眼眢。

打甂爐
打甂爐(俗寫:打邊爐),意指吃火鍋。「甂」,讀音bin1(邊)。根據《玉篇》:「小盆,大口而卑下。」「甂」一字意指鍋口闊大的小瓦盆,是盛食物的器皿。
例句:打甂爐要打得過癮,咩嘢最緊要呀?喺個爐要安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