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文字狂】拆解的士行內術語

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術語,的士便是其中之一!以前,的士司機為了方便與行家溝通,都會用術語交談,另一原因,是避免被客人知道他們傾談的內容,因為主角隨時是你!但近年這些術語也因為司機年輕化而逐漸消失,還會用這些有趣術語的人也買少見少!今次就由幾位前輩級司機和大家分享和講解每個術語背後的真正意思!

蕉林

意指沙田。為何會被的士司機叫作蕉林?難道那裡真的種有很多蕉樹?那便要追溯到香港1960年代,當時沙田的交通尚未發達,後來正式成為政府規劃的新市鎮,無論巴士、小巴、火車均紛紛在路線上增設沙田站,對於的士司機來說,沙田該區競爭愈來愈大,他們形容沙田等客就像在蕉林樹下,即「食蕉」,沒有生意。

企鵝

意指站在街上尋找的士的客人。當編者問及司機為何叫作企鵝,他反問一句:「難道你不覺得他們呆呆地站在街上,樣子傻頭傻腦的四處尋找的士,很像企鵝嗎?」不過,隨著電召的士APP、Uber等盛行,的士司機表示今時今日在街上比以往少了很多「企鵝」,大部分乘客都會提早叫車。

千足金

意指按表收費,沒有折扣。正所謂「999千足純金,無花無假」,有哪個司機不想接到「千足金」的客?可惜,為了吸納更多的生意,不少司機都會以優惠折扣作招徠,例如「85折」、「只收單程隧道費」等,只能慨嘆生意難做。

大家別以為是「街道」的意思,在的士行業中,「街」就等同於頻道群組。不少司機都有自己既定的駕駛路線,他們會加入相關路線的群組,與行家們交換情報,例如交通警影快相的位置、哪個的士站排長龍等,互相幫忙、互惠互利。

拆軚匙

作為的士司機,除了要留意路面上的交通情況,以免發生危險,同時也要留意車上乘客的動靜。始終每個上車的乘客都是陌生人,司機也要懂得保護自己。有司機表示,如果發現車上乘客行跡可疑,會在「街」或者大台頻道中,以「拆軚匙」為暗號,意指有危險,尋求附近的行家幫忙,在落客位置等候,以策安全。

雞腳

因為雞腳肉少,意即「無肉食」,是指短途客,整個車程都沒有跳錶,最後車資就只是起錶價。每個的士司機都希望每日可以「接大旗」(即長途客),不過,始終講求運氣,有時為生活,「密食當三番」,「雞腳」也要吃!

十字架

試想想,哪種人會像耶穌釘在十字架時的姿態一樣?就是被人兩邊攙扶著的「醉貓」。通常在每星期 “Happy Friday” 的晚上便可見到,亦是司機們最怕的乘客之一,因為這些「醉貓」隨時在車上嘔吐,或是醉得不醒人事,不知道住處,惹來麻煩。

雖然,現時有很多新一代的司機已不太懂以前的行內術語,但這些上一代遺留下來的獨特文化,是否就這樣任由它被時間沖淡,慢慢被遺忘?

TEXT:K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