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成軍35周年】除了「今天我」 Beyond還留下甚麼?

2018-05-18

 《海闊天空》、《喜歡你》、「殿堂級樂隊」、「黃家駒」。說起Beyond,首先聯想起的會是這些嗎?抑或腦海裡已經閃過,萬人大合唱的集會場景,群眾一起高唱「今天我…」的畫面?

傳奇樂隊Beyond在本地樂壇的重要性,從來毋庸置疑,不過隨著歲月和環境的洗禮,年輕一代所認識的Beyond,卻好像沒有了從前的那點光環。

在Beyond成軍35周年的日子,筆者找來填詞人劉卓輝、《駒歌》音樂劇場的表演者,以及研究流行文化的朱耀偉教授,看看Beyond除了「今天我」以外,在這35年間為聽眾和樂迷留下了些甚麼?

在內地更受歡迎

作為香港的殿堂級樂隊,Beyond即使已經解散多年,影響力猶在,每到讚頌親恩的大日子,自然就會聽到《真的愛你》;還有許多經典歌曲如《海闊天空》和《光輝歲月》,總會時不時聽聞。然而,隨年月過去,這支曾光芒四射的新派樂隊,就像被多番傳誦的經典歌曲一樣,新鮮感不再,光芒也像比從前有所褪色。

五子時期的Beyond。(相片來源:Kinn’s Music Ltd.)

當香港的年輕一代,對Beyond的認識,幾乎只剩下「今天我」;Beyond在中國內地的受歡迎程度,反而卻與日俱增,粉絲層面更不乏「00後」。近年長居內地,被稱為「Beyond御用填詞人」的劉卓輝,自言也經常思考當中的原因。「他們的音樂是慢慢流傳的,並非因宣傳而流行。好像《大地》、《長城》、《農民》(同為劉卓輝填詞),都是跟內地有關的歌曲,他們容易代入,這是我覺得國內歌迷會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不過即使Beyond有唱國語歌曲,內地歌迷還是愛聽粵語版,因為他們覺得粵語才代表了Beyond。」

從《現代舞台》的專輯開始,劉卓輝為Beyond填過不少歌曲。

三子年代的Beyond

每當提起Beyond,很自然會讓人想到英年早逝的黃家駒,想到「四子年代」的經典金曲。從1988年的《現代舞台》專輯已開始為Beyond填詞的劉卓輝,反而覺得後期「三子年代」的Beyond,也有不少值得關注的好歌。「我很喜歡三人時期的Beyond,感覺就像一隊隨興的樂隊,想玩甚麼音樂就去做,心態很隨意;在那段時期的《太空》、《夜長夢多》、《大時代》等,我自己都很喜歡。反而家駒的年代較多K歌,有不少歌曲正好切合了市場,有時難免掩蓋了他們本身的搖滾形象。當然,這也跟聽眾的口味與水平有關。」

填詞人劉卓輝。

「生命不在乎得到甚麼,只在乎做過甚麼。」 -黃家駒

我們都是聽Beyond長大的

對不少7、80後的歌迷來說,經歷過Beyond最輝煌的歲月,無論是否他們Beyond的歌迷,都總會有幾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不過對於年輕一輩,Beyond紅遍本地樂壇的年代,他們還沒有來到世上。對於Beyond的認知,可能就只剩萬人大合唱的《海闊天空》。

身為Beyond的歌迷,同時也是家駒的死忠fans,創辦獨立劇團「好戲量」的楊秉基,希望透過每5年舉辦一次的音樂劇場《駒歌》,讓Beyond的音樂得以傳承,將他們對理想的執著延續下去。

有份演出《駒歌》的成員,(左起)包括呂家琪(呂奇)、賴恩慈(阿Mo)、楊秉基(Banky)和陳裕君(Yukko)。

傳承給新一代

從2003年開始,以Beyond歌曲為主題的音樂劇場《駒歌》,每隔五年都會被楊秉基(Banky)搬上舞台,藉此向偶像黃家駒致敬。「家駒有句名言:『生命不在乎你得到甚麼,而是做過甚麼。』當初也會有人質疑Beyond,band仔可以有甚麼出色;但Beyond的音樂卻為不少人,包括我自己的生命帶來影響,所以我也想盡自己的能力,將Beyond的音樂延續下去,傳承給年輕的新一代。」

Banky最喜歡Beyond的《誰是勇敢》,雖然明知此曲較冷門,但2013年演出仍放在曲目之選內,他笑言是種「任性」。

同劇演出的成員,卻非每個也像Banky般,從一開始就是Beyond迷,但在不同時期加入這個劇場的阿Mo、Yukko和呂奇,當投入了創作過程,反覆細聽每首歌,並將其寫成聽後感,也被Beyond的魅力所感染。曾獲選為「十大傑青」、現已投身劇場作事業的阿Mo,對此特別有感覺。「Beyond的歌曲背後,那些普世價值和世界觀,很值得現在的『90後』去仔細咀嚼和用心了解,而非『過時過節』才聽那麼的幾首。只要認真地聽Beyond,總會被它吸引和感動。」

Banky珍藏的家駒figure,中間的「海闊天空慈善拍賣版」,更是只得40個的限量版。

音樂的功能

10年前成為《駒歌》一份子的Yukko,正是從這個音樂劇場,更加深入地認識和了解Beyond,從而找到自信去追尋自己的理想。「Beyond的《誰伴我闖蕩》最觸動我,以前覺得這首歌孤獨中帶點希望,現在再聽卻好像明白到,當時的家駒也曾經歷過這些孤獨,自己的未盡如意也不算甚麼。」Beyond歌曲的影響力,更讓Yukko在遠至尼泊爾的地方,遇上看過《駒歌》的觀眾,在無形中將彼此連繫起來。

《駒歌》曾在內地演出,就像劉卓輝所講,很多觀眾對Beyond的粵語歌曲非常熟悉。

「今天我」的負面影響

談到新一代對Beyond的看法,專門研究流行文化和歌詞的朱耀偉教授,覺得Beyond的歌曲,本來有種團結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無奈經歷太多社會運動,令歌曲添上政治色彩,年輕一代很容易對Beyond產生抗拒。「明明Beyond的精神,代表著不妥協、堅持理想,但新一代卻會覺得,怎麼又唱『今天我』,因厭倦而抗拒去深入了解。如果將來失去這種傳承,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近年有些歌手都翻唱過Beyond歌曲,如G.E.M.翻唱《喜歡你》,朱耀偉覺得以這個途徑,讓年輕聽眾了解Beyond本屬好事,但卻擔心這樣會局限他們對Beyond的認知。「我有點擔心十年後的年輕一代,會否以為《喜歡你》、《海闊天空》,就是Beyond的全部呢?然而這只佔Beyond歌曲的一小部分,對我而言更非Beyond音樂的重要元素。」

朱耀偉覺得Beyond能在主流樂壇創作《金屬狂人》這類歌曲,相當具研究價值。

堅持理想的初心

對於如何讓年輕一代了解Beyond的音樂文化,朱耀偉坦言對當前的狀況有點無力。不過Beyond作為本地的傳奇樂隊,對香港的年輕一代,依然有不少正面的影響力,其中一位是「90後」的本地花樣滑冰代表李厚賢(Harry)。

香港花樣滑冰代表李厚賢(右)。

數月前在台北舉行的賽事,Harry選了《海闊天空》作背景音樂,讓廣東歌首次在花滑國際賽事奏起,更因為歌曲的強大感染力,從而讓大家認識到自己,讓Harry感覺與有榮焉。「年幼時經常聽到媽媽播《海闊天空》,後來明白了歌詞的背後,覺得它的精神很符合我參賽目的。當現場播起這首歌,那種感染力之大,連其他教練都報以賞識,說我勇於表達自己的夢想。」

當有人已聽厭「今天我」時,卻仍有人將歌詞銘記心裡,藉以提醒自己追求夢想的初心。未來的五年、十年,Beyond還會帶來甚麼,沒有人能夠準確判斷,唯一肯定的是,Beyond所留下的精神及文化,並非一句「今天我」就能抹煞掉。

#608
TEXT:C LONG
PHOTO:CANDY、BILLY、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