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高街鬼屋」遊廊預計9月開放予公眾參觀 近距離欣賞傳說中的「猛鬼」古蹟

2023-08-04

香港這個地方佔地雖小,但因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多年來一直都流傳著不少都市傳說。其中位於西營盤的「高街鬼屋」就是其中一個非常著名的都市傳說地點。這裡之所以出名,除了因其豐富的歷史背景而成為民間怪談廣為流傳外,其罕見的古典巴洛克建築風格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也因為建築中最有特色的遊廊區域一直都沒有對外開放,很多時候只能遠遠欣賞這座充滿傳聞的歷史建築。不過就在不久前,政府透露,「高街鬼屋」的遊廊將在9月完成保養工程後開放予市民觀賞,意味著到時大家將能夠近距離參觀「高街鬼屋」優雅獨特的遊廊。

位於西營盤高街的社區綜合大樓曾是香港都市傳說中著名的「猛鬼地點」,以致這裡又被稱為「高街鬼屋」。(圖片授權:David Pan)
除了以「鬼屋」一說外,其罕見的古典巴洛克建築風格也極具特色。(圖片授權:Keith Lau)

「高街鬼屋」於1892年建成,樓高3層,位於高街2號。建築採用香港罕見的巴洛克風格,佈局呈L字型。正面拱型遊廊襯上粗啄花崗石使它充滿古典的氣息。遊廊中可見紅磚天花、木門等優雅的設計細節,而遊廊雲石磚地下則是厚實的護土牆。2001年,政府決定清拆改建此處,這座L字型的巴洛克式建築物最終也只能保留正立面的遊廊。

遊廊中可見紅磚天花、木門等優雅的設計細節,而遊廊雲石磚地下則是厚實的護土牆。(圖片授權:鈍鈍攝影手記之城市故事)

「高街鬼屋」的歷史與傳說

建築初期原為國家醫院(香港第一間非軍用公立醫院)的外籍護士宿舍,主要讓當時的外籍護士入住。後來因為鄰近東邊街的華人精神病院落成,為解決病院床位不足問題,宿舍在1939年被改建成精神病院。關於這裡的都市傳說大概也因此慢慢醞釀。由於當年的醫療技術不像如今先進,故傳聞中進入精神病院的病人大多都在病院中「等死」,甚至有病人因精神失常,自殘失救而死。

後來於日佔時期,病院一度空置,而又因未有確實記載日軍如何使用這棟病院。所以便有傳日軍將這裡作刑場,用來審問、處決港人;而地庫則用作停屍房。加上病院對面的佐治五世公園曾是一個亂葬崗,都是令高街猛鬼之說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

高街猛鬼之説其實是因建築的各種歷史背景醞釀而成。(圖片授權:David Pan)

香港重光後,這裡正式成為西營盤精神病院。直到1961年青山精神病院的落成,而改為日間精神科門診部,隨後於1971年開始空置。這段空置荒廢的時間也成了都市傳說迅速發酵的時期。各種鬧鬼之說此起彼落,「高街鬼屋」一說大概也是因此得名。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便是空置的建築內很多時候會傳出砰砰的撞擊聲;夜晚經過這裡時甚至會聽到裡面傳出的慘叫聲。

曾盛傳空置的建築在夜晚會傳出撞擊和慘叫聲。(圖片授權:David Pan)

拱形遊廊料9月開放予公眾參觀

2001年,政府將大部分病院建築拆卸,改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只保留原建築的花崗石牆面以及遊廊,並在2015年將其評定為香港法定古蹟。曾鬧得沸沸揚揚的「鬼屋」傳聞也逐漸淡去。保留下來的遊廊鐵閘則被鎖上,大多時只能從外窺探遊廊內的佈置,或向當局申請外景拍攝時才能進入。今年6月,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在立法會上表示,「高街鬼屋」遊廊正進行保養工程,計劃於9月完工後開放予市民參觀。屆時市民便能近距離欣賞這條僅存的、承載無數歷史與生活故事的遊廊。不知到時望著長廊的紅磚與雲石,聽到的會是傳聞中的慘叫抑或在時代洪流中慢慢消失的長嘆。

2001年,政府將大部分建築拆卸,改建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只保留原建築的花崗石牆面以及遊廊。
建築也在2015年被評定為香港法定古蹟。(圖片授權:鈍鈍攝影手記之城市故事)
「高街鬼屋」遊廊正進行保養工程,計劃於今年9月完工後開放予市民參觀。(圖片授權:Keith Lau)

Text:Vincent
Photo:FB @ David Pan、Keith Lau、鈍鈍攝影手記之城市故事




    香港這個地方佔地雖小,但因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多年來一直都流傳著不少都市傳說。其中位於西營盤的「高街鬼屋」就是其中一個非常著名的都市傳說地點。這裡之所以出名,除了因其豐富的歷史背景而成為民間怪談廣為流傳外,其罕見的古典巴洛克建築風格也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也因為建築中最有特色的遊廊區域一直都沒有對外開放,很多時候只能遠遠欣賞這座充滿傳聞的歷史建築。不過就在不久前,政府透露,「高街鬼屋」的遊廊將在9月完成保養工程後開放予市民觀賞,意味著到時大家將能夠近距離參觀「高街鬼屋」優雅獨特的遊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