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賞味期限」的真相──食物過期≠變壞!

2017-12-20

你會怎樣判斷食物的好壞?「有效日期」就是標準?早在日期標籤出現之前,人類都是透過嗅聞食物來判別好壞,一直相安無事至今。時代進步,我們卻愈來愈懶,認識食物不再依憑五感,而是交由包裝上的日期標籤決定,甚至走進「此日期前最佳」的誤區,看見食物「過期」即判食物死刑;但其實丟掉的,很有可能是並沒有變壞的食物。

「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並不等同於「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d by)。「此日期前最佳」指食物在此日期之後,未必保持最佳味道及品質,並不代表食物已經腐壞。

拯救過期食品

「回收過期食品這件事,看見英國、丹麥等國家已經做了十幾年,規模大得就像Amazon,香港在這方面卻沒有人做。」綠惜超級市場的創辦人之一Terence解釋,供應商因為難以預計銷情,往往會大量入貨,最後卻出現滯銷情況,「但食物過了最佳日期,不代表變壞。」綠惜超級市場便從這些供應商回收即將過期或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食物,再以優惠價錢賣出,成為香港首間售賣「過期食品」的超市實體店。

Terence坦言初時尋找供應商時並不容易:「有些老行尊未聽過這個概念,一開始拍門都無人理,因為當中利潤很低,他們更擔心影響品牌聲譽。但其實他們知道即使過期,很多食品還可以食用,供應商們也一直在尋找出路。」為了說服他們,綠惜超級市場除了定期以blind test確保食物品質,避免回收奶類、肉類、乳酪等容易變壞的食物之外,他們更改為只賣「此日期前最佳」三個月內的食品,以減少在風險。

過期食品的價值

「一開始沒甚麼人接受,更試過被客人責罵、鄙視,覺得我們售賣過期食品是『搵著數』,更說我們賣得這麼便宜,是不是假貨?」Terence說事前要花時間和心機解釋理念,「有些人會覺得過期食物是inferior的產品,賣不出去才給他們。我們不希望人們對此有誤解,所以堅持以買賣形式售賣過期產品,而非直接捐贈。」香港一直以來只靠「大嘥鬼」、綠色和平等機構推廣惜食概念,力量有限:「但我們有精力和時間,年輕人就是『唔怕輸』,我們想真正做到實行者的角色。」綠惜超級市場最近更在深水埗新開分店,Terence說看見客人推介友人前來,令更多人了解過期食物這回事,這就是他們最大的滿足感。

據香港法例列明,不能售賣過了「此日期或之前食用」(used by)的食品。綠惜超級市場只會售賣即將過期或已過「此日期前最佳」的食品,它們可能只是口感變差,但其實依然可以食用。Terence說,在法國、德國更有必須捐贈過期食品的法例。

綠惜超級市場售賣的食品價錢約為原價的五折或以下。每期貨品並不一樣,種類繁多,有飲品、麵食、零食、調味佐料等,而且因向中小企入貨,產品多屬中檔次,例如手工啤,以及外國品牌的薯片等。

GreenPrice 綠惜超級市場
GreenPrice 作為香港首間「賞味期限」社創超市,致力為市民節省開支及建立綠色城市。
地址:觀塘開源道60號駱駝漆大廈3座5樓N室、深水埗欽州街51號地下
Facebook:GreenPrice 綠惜超級市場

#587
TEXT SNOWY
PHOTO NI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