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城門河水質多年來備受垢病,雖然近年有所改善,但曾 有環保團體做過統計,每年仍有超過 1,750 萬件的塑膠垃圾 經由城門河流出大海,嚴重影響生態環境。有本地設計團隊 早前就向沙田居民收集塑膠容器,然後循環再造製作成 12 張 公共座椅,並放在沙田大會堂裡讓市民自由享用,親身體驗 回收的成果,並反思源頭減廢的重要性。
重塑第二生命
早前沙田大會堂邀請了本地設計團隊 HIR Studio 為其內部重 新裝修,並要求他們在室內加設公眾座椅,當時團隊看見大會堂前 方的城門河仍有很多塑膠垃圾,而且會流入大海造成污染,於是便 想出「取之沙田,用之沙田」這個設計概念,並與當地社區組織合 作,在 2 個月裡收集了 500 公斤、約 20,000 個 2 號塑膠 HDPE 膠樽,再利用這些膠樽升級再造製成公共座椅,為廢棄膠樽重塑新生命。
甚麼是2號塑膠?
每個塑膠樽的底部都有 1 個回收編號,當中 2 號為 HDPE 塑膠,即高密度聚 乙烯,通常為實色硬身的容器,常用於個人護理用品如洗頭水、沐浴露的膠 樽,或清潔劑用品如洗衣液、漂白水的膠樽等。

小膠樽 大改造
設計團隊採用了HDPE 塑膠,因其硬度和承重能力較高,而 且不易磨損,適合升級再造製成公共座椅。HIR Studio 創辦人兼 設計總監鍾子豪(Howard)表示:「收集到膠樽後,我們會先將膠 樽切碎和熔掉,然後再加工製成再生膠粒原料。另一方面,還需要 製造 2 個鋼製模具,用來製造塑料模板,而今次項目就一共製造了 500 個塑料模板。之後用不鏽鋼杆貫穿和固定多個模板,部分模板 會再以特定的角度旋轉,貫穿起來後就會形成貌似河流波浪般的曲 線形狀,使每一張座椅都恍如一段城門河段。而因應座椅是公共使 用,所以座椅的設計避免有尖角。從構思、製造到測試,我們共花 了近1年半時間,才能完成這12張長短不一、形態各異的座椅。」

座椅特別採用流線型設計,讓人可以坐得舒適。

大會堂裡共放置了 12 張環保座椅,包括在大堂圓柱位置及售票處等,方便大眾使用。

再生塑料座椅表面帶點像磨砂般的輕微凹凸感。

座椅由一塊塊的組件拼合而成,每塊組件形狀一樣,以不 鏽鋼杆貫穿,只要旋轉小小的角度,就能造出起伏感。
源頭減廢的重要
另一位創辦人兼設計總監鄭舜妮(Irene)表示,在製作過程 中,也有留意到本港一些環保及回收的問題。「由於香港只有處理 回收塑膠的工廠,並沒有生產塑膠製品的工廠,所以我們需要把 再生膠粒原料運回內地生產模板,過程中遇上重重波折!先是香 港政府對出口塑膠的政策限制,繼而是內地的工作流程和對再生 塑膠產品的質素考慮。這些過程讓我重新反思,回收再造只是環 保的一部分,而且成本並不低,源頭減廢才是改善污染問題的核 心。希望市民在享用座椅的同時,反思源頭減廢的重要,考慮減 少使用塑膠,以及循環再用和將日常的廢物升級再造,延長塑膠 的使用周期。」
鍾子豪(Howard)
HIR Studio 創辦人、設計總監
鄭舜妮(Irene)
HIR Studio 創辦人、設計總監TEXT:EUNICE
PHOTO:KIU、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