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對於離別大家可能有不同的體會,身邊家人、朋友、同事移居,離開熟悉的地方,但與香港或與我們的距離,還許不只是物理上的距離。由移英港人在英國舉辦的「香港電影節」(HKFFUK),今年已是第二屆,其中漫畫家阿塗以「香港與英國的距離」為題,以香港與英國不同的地點名稱創作,將一些屬於香港的記憶移植到英國的情境中,憂愁中也帶趣味,拉近在外港人與故鄉的距離,可一解鄉愁,也是慰藉。
《香港與英國的距離》構思 獨家初稿

移英港人漫畫家阿塗阿塗在其社交網站上說:「人在異鄉,偶爾在英國遇上跟香港有相同名稱的街道,也會勾起複雜而矛盾的情感。」在過時過節,感覺特別深刻。阿塗指:「尤其因為在香港時,我家住大坑華倫街(Warren Street),每年中秋都會參與舞火龍表演,去年來到英國,於倫敦落腳,陌生環境令人感到孤獨不安,當時附近正正有 一個地鐵站叫 Warren Street,感覺奇妙,親切又陌生。」這種跨越港英殖民到現代英國的時空距離,遙遠但又聯繫著,「是一種輕輕的慰藉。異鄉人 散落異國,既渴望融入新環境,同時又祈 求保持自己文化,係一種雙向的矛盾體驗,難以言喻。」
以香港與英國地點名稱創作
他以「香港與英國的距離」為題,將一些屬於香港的記憶移植到英國的情境中,憂愁中也帶趣味,引起大家共鳴。一開始構思,阿塗就以香港與英國不同的地點名稱創作:「原意只推出一系列三張明信片,但後來想到這個有趣構思時,在網上搜集了半個月資料,靈感與情緒開始在腦海中暴走,畫了十幾幅草圖,難以取捨用那幾個構思,最後覺得不如將理念全都畫出來,可呈現散落英國各地的個體。」阿塗指現時的規模與當初不同,推出明信片及海報的創作,但同時也很享受「透過繪畫,也同時療癒一下自己。」


英國「廟街」看相
散落英國各地的香港地點,就像近年散落在不同城市,英國「廟街」看相,在英國「亞皆老街」坐上一部開往大埔的紅van,到蘇格蘭「香港仔」還看到珍寶海鮮舫,大家都留言表示懷念:「香港仔(蘇格蘭)人表示多謝」、「香港仔,我出世成長嘅地方,屋企窗口日日都見到珍寶!」在倫敦「維園」散步……或許也是許多移英港人,想起香港時都會憶起的熟悉場景?








在英國,在橋底下也可打小人,網友也看出創作者心思,「創作者在繪畫構圖的準備真係需付出很多心機,感謝阿塗,同一街名連起了兩地的特色!」,在「倫敦維園」當地居住的朋友說:「我都成日踩單車會入倫敦維園」,又有網友指:「我真係曾經喺manchester 嘅 portland st番過工!」




明信片及海報現只限於英國發售,而「英國X香港同名街道/公園/地區」海報,暫時不設網上訂購,需於網上以指定途徑取得,大家可以密切留意,在英國的朋友可寄張畀香港想念的朋友了!
香港電影節紀念品網店:https://hkffuk.square.site/


第二屆香港電影節
日期:3月18至31日
詳情:https://www.hkff.uk(憑電影節戲票購買可享九折優惠)
Text:Twinkie
Photo:阿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