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霓虹黯色》團隊 收集218張工匠手稿
記錄正在消失的霓虹燈招牌

昔日,香港街頭盡是霓虹招牌,照耀著大街小巷。其中西匯聚的用色、字體、構圖、設計風格等,設計自成一格,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而招牌上的每個字體,都是由香港師傅所造,由一枝枝的霓虹光管屈曲而成,很考功夫。惟近年,隨著LED招牌普及,以及政府立法規管招牌安全,滿街霓虹招牌的光景亦不再復見。

從結業霓虹燈工廠收集設計圖

早前,被稱為「最幸福霓虹燈」的油麻地冠南華的霓虹招牌,以及已屹立逾半世紀的大同老餅家總店霓虹招牌,也相繼被清拆。這一道屬於香港的璀璨景色,正遂漸消失。

為了記錄正在消失的霓虹燈招牌,曾出版過《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的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信息設計研究室,最近聯同設計團隊Nous發起眾籌計劃,希望把218張繪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香港餐飲業霓虹招牌手稿輯錄成書。這些手稿收集自香港一間已結業的霓虹燈工廠,全是工匠們製作霓虹招牌的設計圖,當中更不乏畫師的筆跡。而書中亦特別使用了4種螢光油墨,隨書更會附送紫外光燈(UV)電筒,於晚上鑑賞手稿時,將帶來霓虹燈發光的視覺效果。

此外,書內另收錄了研究室於過去3年來蒐集和分析有關香港霓虹招牌的資料,包括香港霓虹招牌簡史、餐飲業簡史與文化、本土飲食業店舖以及本土霓虹師傅的訪問,讓下一代也能認識到霓虹招牌工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