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親愛的房客》
愛豈止一種形態

2020-11-19

上月底台灣同志遊行如期進行,一片歡樂。眼見寶島終於能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可幸同性戀者的聲音終於被聽見,權益也受到重視。儘管法律許可,但他們又真的能完全被社會接納嗎?近年台灣有不少以同志故事為題材的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有前年上映的《誰先愛上他的》,上年又有《我的靈魂是愛做的》,兩者均刻畫出同志在生活上面對的種種困局。被視為今年金馬獎大熱的《親愛的房客》,同樣講述關於同志要面對的壓迫。然而,把故事說開了,你會發覺,戲裡還有對不同種類的愛的探討。

甚麼構成一個「家」?
看過導演的一些專訪,得知他並不希望把《親愛的房客》定位為一套「同志片」,他渴望表達的比這些更多。「家」在這個故事裡,是一個複雜而又希望可以深入探討的概念。電影中的主人翁表面上看只是位房客,卻願意照顧別人的幼子和惡病纏身的母親,後來更將幼子收養,為何他要擔當家庭支柱這個角度?在故事層層推進之下,觀眾方知道,原來一切出於他對已逝伴侶的愛與承諾。原本無血緣關係的人,卻成為了「家人」,互相牽絆。表面上,這是關於一個同志不完全被世俗接受的故事,但從更深層次看來,是要探討, 到底甚麼構成了「家」。

電影裡的小演員白潤音是電影中的亮點,與主角莫子儀有多場對手戲都令人一看難忘。

愛有不同面向
電影另外一個母題,是關於愛的可能性。電影中的主人翁身為同志只是一個身分,而透過這個身分想要表達的是「愛有多種形態」。對於已逝的情人,主人翁心中一直掛念,視其幼子為己出,對其病母更加無微不至地作出照顧,衣食住行、起居飲食,全由他一手包辦,從來不曾有過半點思慮。出於自責也好,承諾也好,從主人翁的種種行為,都展現了不同種類的愛的定義,也揭示了愛的不同面向。即使拋開了同志這個身分,他還是會以愛的名義出發,這跟他是同志與否根本沒半點關係。活在現今所謂的文明社會裡,到底還要走多遠,人們才能真正趟開胸襟擁抱不同的愛?

《親愛的房客》

導演:鄭有傑

主演:莫子儀、白潤音、陳淑芳、是元介、姚淳耀

故事簡介:

在所有人眼裡,林健一(莫子儀 飾)都是個正人君子。他好心照顧他的房東: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阿嬤周秀玉(陳淑芳 飾),和一個九歲的小男孩王悠宇(白潤音 飾)。直到阿嬤過世,悠宇的叔叔立綱(是元介 飾)返國奔喪,才發現這棟房子已經過戶給悠宇,而且林健一還收養了他。立綱懷疑健一謀財害命,報警展開調查,才發現林健一根本不是外表所表現的正人君子……

*現正上映

TEXT:samsamsam
PHOTO:高先電影提供

相關文章